福晟集团逆袭 小型房企如何2年并购70个项目

2017-09-19 09:30:40 澎湃新闻 金融界

来自第三方研究机构克而瑞的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一家名不见经传的房企——来自福建的福晟集团新增土地储备1358.8万平方米,新增土地价值571.6亿元。新增土地储备面积仅次于融创中国、中国恒大、碧桂园、保利地产、万科和新城控股,位于房企新增土地储备榜单的第七位。

在通过榜单进入大众视野之前,最近两年,福晟集团并购逾70个项目,总占地面积1680万平方米,规划建筑面积3800万平方米,总货值约6500亿元。

这样的战绩甚至超出了以并购见长的阳光城(000671.SZ)。过去的两年,阳光城新增项目42个,规划建筑面积1293万平方米。福晟赶超的还包括,开始注重销售规模的老牌房企金地(600383.SH)、以扩张著称的其他多家闽系房企等。

2015和2016年,金地共获取66宗土地,总投资额696亿元,新增土地储备约980万平方米。同期,闽系房企代表融信中国(03301.HK)新增土地储备36个项目,新增土地储备建筑面积约885万平方米。

寸土寸金的一线城市中,深圳更是拿地的难点。福晟集团深圳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过去两年,单单深圳一个城市,公司新增9个项目,市值约3000亿元,占地面积200万平方米,这几乎赶上深圳市一年的城市更新计划。

今年7月,深圳市规土委在官方网站上发布《深圳市2017年度城市建设与土地利用实施计划》,全市(含前海合作区)计划供应建设用地1350公顷,其中城市更新计划供应建设用地250万平方米。

最年轻的镇长辞职下海

并购背后是,房企的规模之战。“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今的土地储备总量和结构,决定了今后的销售业绩和江湖地位,“没有’小而美’,太小就没了”,福晟集团董事局主席潘伟明认为。

潘伟明1964年生于广东省从化县(1994年撤县设市)吕田镇,80年代大学毕业后,进入从化县工作,并在25岁成为从化县最年轻的副镇长;于此同时,潘伟明的哥哥潘超文,在大学毕业后也进入从化县公安局工作。

农家子弟双双捧上“金饭碗”,这一度是整个家族的骄傲,但一次偶然机会,潘氏兄弟感受到了房地产的“魔力”。

1991年,潘伟明离职前的两年,因广州筹建水电站,潘家原籍的土地被征收,按照当时的补偿标准,每人5万元,全村1200人的安置费用约5000万元,但大家的安置金不足以去市场购买让村民满意的房产,由此潘氏兄弟萌发“房地产”的概念。

潘氏兄弟与村民协商,将安置资金借给自己成立房地产公司,在安置房项目开发完之后,用房抵扣相应款项或者留在公司享受分红。

因兄弟两人公务员的身份,并在招商引资等方面有一定的经验,潘氏兄弟的首个地产项目得以按时完工、交房。安置房工程结束,潘氏兄弟决定辞职,投身房地产,创建福晟集团的前身广州云星地产公司。

公司成立后的十年间,至2002年,云星集团先后在广东省内开发包括广州星河绿洲、夏日港湾等在内的30多个项目,总开发面积超过500万平方米,年销售额超过2亿元。

此时,潘氏兄弟想把生意做的更大,谋求向外扩张。因广州、深圳等珠三角城市的地价高等条件,潘氏兄弟将投向省会城市,并尝试拿下一些小型地块。

2003年,通过拍地,云星集团正式进入,并将总部搬至福州,成立福晟地产。至2016年底,福晟集团地产版块销售金额226亿元,同比增长58%;建筑版块销售金额达200亿元,同比增长9.3%。

目前,福晟集团总资产约500亿资产。地产开发业务涉及8省10市,先后开发100多个钱隆系列项目;地产开发之外,福晟集团旗下还包括金融业务管理平台福晟资本和建筑企业福建六建集团。

2015年,福晟集团开始谋求旗下地产业务通过H股佑威国际(00627.HK)借壳上市,交易达成后佑威国际将更名为福晟国际。

中小房企并购优势

推荐新闻
评论推荐
头条图文

当代财经网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o79715@qq.com

豫ICP备180043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