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调控重拳出击,​国土资源部严打住宅用地炒作囤积

2017-10-16 12:01:00 当代财经网

房地产调控重拳出击,​国土资源部严打住宅用地炒作囤积

中国楼市“囤地”顽疾正被清理。

国土资源部表示,此次检查范围包括70个大中城市和热点城市苏州市,明确住宅用地是保障住有所居的。此次检查目的是推动房地产开发商按合同约定开工、竣工,尽快形成住房有效供应,缓解市场供需矛盾。同时,通过检查督促加快住宅用地开发建设,有助于改善住房供求关系,稳定市场预期,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国土资源部明确了三个检查工作环节,包括城市开展自查,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指导、现场抽查核实和督导,以及国土资源部调研、督导。按照国土资源部工作部署,各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将于今年11月30日前完成检查、提交报告。

国土资源部方面表示,此次检查意在督促加快住宅用地开发建设,有助于改善住房供求关系,稳定市场预期,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开发商囤地造成大量土地闲置

其实国土部现行的《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对于项目开工、竣工时间、土地出让价款缴纳都有规定。

其中,按照相关政策规定,原则上开发时间最长不得超过三年。到期仍然未完工,国土部门可以对开发商进行经济处罚,延期多少天就要罚多少钱。如,土地闲置满一年不满两年的,应依法缴纳土地闲置费;土地闲置满两年且未开工建设的,出让人有权无偿收回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

合同还约定,开发商不能按合同约定及时支付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价款的,须按1‰比例缴纳违约金。

然而,实际情况却是,由于我国房地产市场时常出现波动,开发商推迟项目开工、竣工等囤地现象一直存在,住宅用地出让合同执行力度不足。

囤地无疑是一种风险规避手段及利润升值途径。当楼市低迷时,一些开发商会选择延迟开工竣工,以降低低价入市的风险;而当楼市火爆时,一些开发商又预期未来房价继续走高,而将项目捂盘延后入市,谋求更高的利润。

据记者了解,开发商们一般通过部分开发、先开工再改规划、操纵审批程序等种种方式实现囤地。还有些企业故意虚报预售价格,一旦申报价明显高于市场成交均价,被房管部门暂停预售程序,就可宣称由于宏观调控、报价过高未拿到预售证,变相操纵审批程序拖延开发。

这些延迟开工竣工的地块,一旦闲置数年,就会导致按时入市的商品住宅项目相对减少,进一步加剧热点城市楼市供不应求的状况,不利于房地产调控。

即便楼市供不应求城市大量增加了土地供应,但若囤地投机行为不遏制,这些土地也难以及时形成有效的房源供应。

审计署曾统计过相关数据,截至2015年6月底,北京、天津、河北、安徽、江西、湖北和福建7个省闲置土地总面积3.6万公顷,其中安徽省闲置土地面积最大,为1.66万公顷。

严打住宅用地炒作囤积 推动土地及时转化成房源

推荐新闻
评论推荐
头条图文

当代财经网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o79715@qq.com

豫ICP备180043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