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至少48城落地住房租赁政策 天津率先将住房租赁企业纳入备案管理

2017-10-30 10:38:13 当代财经网

近日,证券日报援引一份机构报告预测,至2030年中国租赁人口将达2.7亿,整体市场规模将达4.2万亿元。租赁人口的增长来源于持续增长的流动人口规模,城市化进程进入第二阶段,将有更多人口从中小城市向大城市聚集,将给一二线城市提供增量租赁人口。同时,租金水平也将随可支配收入及CPI的增长而上升。据证券日报报道,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王蒙徽在十九大中央国家机关代表团开放日活动上公开表示,住建部正在研究制定住房租赁管理条例。同时,将综合运用金融、土地、财税、投资、立法等手段推进房地产长效机制的建立。

据经济参考报10月17日报道,《住房租赁管理条例》立法正在加速。国务院法制办、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成联合调研组,赴多地对《住房租赁管理条例》等征求意见和建议。该《条例》将对租赁行为各方权责进行认定,对政府公共租赁平台建设与监管、住房租赁企业的房屋建设标准、装修设施标准和价格标准等方面予以规范,同时从税收、融资等方面对租赁企业予以支持。“住房租赁单独出台条例说明管理层已将租赁纳入我国住房体系重要部分,确立租赁与购买的平等地位,真正实现租售并举。”经济参考报援引有关人士的话说。

这种前提下,各地正积极出台鼓励住房租赁的响应政策,据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统计,目前已至少有48个城市出台住房租赁政策,而随着阿里巴巴(NYSE:BABA)、京东(Nasdaq:JD)等互联网巨头的参与以及前所未有的金融扶持力度,住房租赁市场这片蓝海已经全面开启。

已有至少48城出台住房租赁政策

2016年2月初,国务院在《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开宗明义,新型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最大的内需潜力所在,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发布实施以来,各地区、各部门抓紧行动、改革探索,新型城镇化各项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仍然存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展缓慢、城镇化质量不高、对扩大内需的主动力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等问题。

该《意见》第八部分系统提出了完善城镇住房制度具体的举措,包括建立购租并举的城镇住房制度,完善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及加快发展专业化住房租赁市场。

并在第七部分的“强化金融支持”中提出,鼓励地方利用财政资金和社会资金设立城镇化发展基金,鼓励地方整合政府投资平台设立城镇化投资平台。支持城市政府推行基础设施和租赁房资产证券化,提高城市基础设施项目直接融资比重。

2016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6〕39号,到2020年,基本形成供应主体多元、经营服务规范、租赁关系稳定的住房租赁市场体系,基本形成保基本、促公平、可持续的公共租赁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市场规则明晰、政府监管有力、权益保障充分的住房租赁法规制度体系,推动实现城镇居民住有所居的目标。

可以说,目前各地培育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发展目标,与〔2016〕39号文大体一致,备受关注的具体举措,如“建设住房租赁交易服务平台”,“享受义务教育、医疗等国家规定的基本公共服务”,“鼓励地方政府采取购买服务或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将现有政府投资和管理的公租房交由专业化、社会化企业运营管理”,“允许将商业用房等按规定改建为租赁住房”,“规范个人出租住房行为,支持个人委托住房租赁企业和中介机构出租住房”,“引导房地产开发企业与住房租赁企业合作,发展租赁地产”,都可以在〔2016〕39号文中找到。

推荐新闻
评论推荐
头条图文

当代财经网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o79715@qq.com

豫ICP备180043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