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信用风险发展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以及建议
2021-12-19 22:17:09 赢家财富网
银行信用风险是金融风险的主要形式。银行在表内和表外业务中都可能面临信用风险。如果银行不能及时识别和处理相关信用风险,将给银行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近年来,特别是在产业经济结构调整和结构转型升级的背景下,银行的坏账比例逐渐上升,银行中小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和不良贷款更加明显。这主要是因为银行缺乏风险意识,因此,高度防范银行中小金融机构的信贷风险,提高银行中小金融机构的抗风险能力,可以有效优化信贷管理的决策机制。
一、中小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市场监管体系的完善,银行中小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在制度制定和信用管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在风险管理意识、员工培训和技术水平方面仍有很大提高空间,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可分为以下几条:
1.信贷分布相对集中。大部分商业银行具有很强的区域性特征,所以区域性集中现象存在于中小商业银行,贷款的行业分布也很集中。
2.信贷结构有待优化。一些商业银行过于渴望急功近利。在选择信贷客户时,他们会关注大中型客户而忽视小微企业,导致银行大量贷款资金分布在大中型企业,而小微企业所占比例较小,信贷结构存在偏差。
3.信用决策机制缺乏科学性。银行很多中小型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机制还是比较传统的,大部分都是根据经验来识别风险。虽然互联网时代的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相对发达,但中小商业银行没有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信用风险管理,导致客户信用风险管理机制落后。
二.关于加强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建议
1.加强银行发展的可持续性,建立多层次的信贷政策体系。随着金融脱媒趋势的加强和资本市场的深化,银行社会融资的比重不断缩小。未来,银行中小企业的信贷业务趋势将逐渐偏向“小额贷款”业务。
2.建立信用评级,统一信用管理机制。在评估客户信用时,我们会综合考虑客户的市场份额、运营情况、信用状况、发展趋势等因素,综合考虑上述因素,对客户信用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估,选择科学的方法预测客户的偿债能力,估算出客户的信用水平,从而准确的审核客户的信用资质。
3.借助风险评估系统,我们可以通过风险管理技术对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进行量化计算。根据巴塞尔资本协议的要求,我们可以采用两种方法来衡量信用风险:标准法和内部评级法,内部评级法包括初级法和高级法。
综上所述,加强银行信用风险管理还是挺重要的,所以做好银行信用风险管控是必须要做的事情了。
-
江苏省养老方式及服务需求研究报告发布
10-12, 07:55 -
电影票房狂吸金超40亿元 上市公司表现如何呢?
10-09, 07:54 -
国庆假期你去露营了吗?我国目前有3.2万家露营相关企业
10-08, 08:27 -
我国现存眼镜企业超132万家 南京居全国第四
10-08, 07:54 -
兴昌塑胶拟减持不超1%股份 大股东减持曾重挫股价
09-30, 08:43 -
”酱油三剑客“股价都在涨 股价再度突破百元大关
09-28, 07:50 -
搜狗发布公告宣布与腾讯完成合并 并从纽交所退市
09-26, 08:20 -
“丝绸文创第一股”来了!万事利发行价格为5.24元/股
09-26, 07:51 -
组团减持后股价大跌 百亚股份跌逾8%
09-23, 08:07
当代财经网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o79715@qq.com
豫ICP备180043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