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十三陵文物被盗案告破 案件全过程原来是这样
2017-04-10 14:25:11 当代财经网
当代财经网讯 备受关注的北京明十三陵文物被盗案告破,三名专门盗窃石刻类田野文物的嫌犯落网,被盗的两个思陵石五供烛台也被起获。
北京警方昨天通报说,他们是在3月19日接到群众报案,称明十三陵思陵石五供烛台被盗,经调查和走访,专案组确定文物应是在去年4月被盗。在案发已过一年之久的不利条件下,专案组经十余天的侦查,逐步锁定一个专门盗窃石刻类田野文物的团伙。
思陵内一对烛台失踪
4月5日,昌平区政府发布通告称,3月20日,昌平区政府得知明十三陵石五供两个烛台被盗后,立即组织公安力量成立专案组,全力以赴开展侦破。同时,通过增加人防力量、完善安技防设施,进一步消除文物保护中的安全隐患。并且启动问责程序,对十三陵特区办事处党政主要负责人等4名处级干部及相关人员进行了免职处理,并进一步开展调查,将根据调查结果,对相关人员依法依规进行严肃处理。
据了解,石五供是供奉祭祀用具,一般指鼎(香炉)、宝瓶(2个)和蜡扦(烛台2个),多用于陵寝或寺庙中。北京市文物保护协会会员吴晓平曾经在2012年思陵短暂对公众开放时参观过思陵,这对烛台是汉白玉材质,烛台四面都有浮雕,做工非常精致。
案发已过一年之久
昨天,北京警方通报,2017年3月19日11时许,有市民拨打110反映明十三陵思陵石五供中的两个烛台被盗。对此情况,北京警方高度重视,立即成立了由刑侦总队、昌平分局等相关部门组成的专案组开展案件侦破工作。通过深入调查和走访,专案组确定被盗时间应为2016年4月份。在案发已过一年之久的不利条件下,专案组经10余天的缜密侦查,逐步锁定了一个专门盗窃石刻类田野文物的犯罪团伙。4月7日,专案组先后将林某(男,38岁,本市怀柔区人)、王某(女,32岁,本市怀柔区人)、冯某(男,40岁,河南省固始县人)等三名犯罪嫌疑人抓获,在冯某家中将被盗的两个思陵石五供烛台起获。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审查中。
发案时思陵安防设施全面瘫痪
记者8日从国家文物局获悉,这对石烛台于2016年6月24日19时由十三陵思陵一名护陵员发现被盗,设置在思陵的视频监控已在被盗前失效停用,安防设施全面瘫痪。经国家文物局核实,十三陵的13个陵园中,除长陵、定陵、昭陵三个开放陵园分别设有管理处外,其余10个陵园日常安全保卫由十三陵特区办事处保卫科负责,聘用周边38名村民作为护陵员,分别驻守在陵园内看护。其中,思陵的视频监控为2008年设置,在这对石烛台被盗前已失效停用。据介绍,在确认石烛台被盗后,十三陵特区办事处擅自决定不按照规定报告上级文物主管部门,不报请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国家文物局表示,十三陵此前已发生过石刻文物被盗未遂事件。发现思陵石烛台被盗后,竟长期隐瞒不报,且发案时思陵原有安防设施已全面瘫痪,人防物防技防形同虚设。
背景:十三陵为最完整的皇帝墓葬群
昌平区政府网站显示,明十三陵是世界上保存完整、埋葬皇帝最多的墓葬群,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于2003年被列为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十三陵特区办事处副主任王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明十三陵思陵同样也属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陵墓石五供蜡扦(烛台)丢失,至少在去年就已经发生,但为了不影响公安机关破案,所以一直没有对外公布此事件。
公开报道显示,去年8月底在纪念定陵发掘六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十三陵特区办相关负责人透露:“面对严峻的文物安全形势,十三陵对所有陵寝加装了智慧化保护设施,实现了360度无死角视频监控和红外感应防盗掘系统,再加上护陵员24小时守护,基本可以做到有情况就能及时发现的程度。”
更多资讯尽在当代财经网
-
初五初六百万人返程抵京 增200部公交保障早高峰
02-11, 09:48 -
多地租房市场降温 这个城市房租跌得最猛
12-19, 11:17 -
北京:新机场高速路计划明年上半年建成南五环至机场仅需20多分钟
11-22, 10:10 -
税总出台26条措施力助民企发展
11-20, 10:10 -
2017apec岘港会议成果盘点 亚太自贸区概念股望爆发
11-14, 10:53 -
半导体板块将成年底最大热门?半导体概念股个股整装待发
11-13, 15:44 -
DRAM内存价格有望继续调涨 DRAM内存概念股一览
11-13, 15:22 -
腾讯、网易、小米等入局 “吃鸡”有何神奇魔力? 吃鸡概念概念股一览
11-13, 15:01 -
无线充电应用场景开始落地 无线充电概念股票龙头详解
11-13, 14:35
地址: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仙岳路456号永升海联中心4A
电话:18050128557 运营:厦门睿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闽ICP备1602369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