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上的纹饰是如何弄上去的?
2017-06-22 16:31:31 当代财经网
纹饰是指陶瓷表面的纹样,它可以是用划、刻、贴、印、绘画等方法来完成。纹饰有简有繁,随陶瓷工艺进步以及人们的信仰、喜好、时尚以及生活习惯的改变而变迁。纹饰的原始功能是美化陶瓷器和表达人们的信仰及情趣。但从鉴定的角度看,它们往往起着协助断代的参考作用。因此熟识某个朝代陶瓷纹饰的特微, 或者某种纹饰的起源、发展及消失的年代是古陶瓷爱好者应具备的知识。它们与对陶瓷胎、釉、器形等的认知一起成为古陶瓷断代的重要依据。
划、刻、贴、印纹样均是陶瓷工艺技术。它们的出现在历史上有迟有早,但往往不能作为断代的绝对依据,必须对具体的瓷器进行具体的分析。有时一件器物会同时出现划、刻、贴、印两种以上的装饰技法。
划花是操用尖硬的竹、木、铁杆等工具在半干的器坯上划出所需的花纹,然后上釉入窑焙烧。划花线条纤细流畅,在釉面下有一种飘逸的美。北宋定窑白釉瓷和景德镇窑影青瓷的划花装饰是这方面的代表。
刻花与划花不同,它是工匠们操用铁刀等工具在半干坯体上刻出较深的花纹。相比于划花,它的线条有宽、窄、深、浅的不同。配合深浅不同釉色的变化,纹样在釉下颜色变幻有很强的立体感,北宋耀州窑陶瓷的刻花器是最典型的器物。
印花是使用已刻好花纹的陶模,在未干的坯件上印出花纹。另一种印花方法是直接在模具上模制出有花纹的坯件,然后上釉入窑焙烧。显然,印花比起划花及刻花工艺生产效率要远远高得多。印花工艺出现较晚,约在北宋中、后期才成熟并广泛应用。宋定窑印花器及南宋景德镇印花器均是典型的精美器件。我们注意到一些器件上同时使用了印、刻两种工艺,通常是在印花坯件上进一步修饰、加刻,使之美化。耀州瓷常见这一类器物。印花刻花常混淆,鉴别方法是刻花通常较深、线条变化幅度大,特别是刻花纹样可以刻出垂直器面九十度的深刻面。而印花是不能做到这一点的。因为印花是模印,要有“拔模斜度”。不然在脱模的时候,坯件上该处花纹被模具拖出。破坏了纹样的完整性。
贴花是向素坯体上贴加装饰小坯件。通常是将模印或者捏塑出的花件、人物、动物、铺首等用泥桨粘贴在原坯件上,然后上釉入窑焙烧。因此它们是堆砌成的具有立体纹饰的器件。贴花工艺从汉代开始流行,一直延续到现代。在古陶瓷器物中,当以六朝及隋唐的贴花器件最为典型。
-
滴滴市值达到680.8亿美元 未来如何“出行”?
07-02, 07:53 -
上半年1804股跑赢大盘 *ST众泰涨幅领涨两市
07-01, 10:02 -
为何越来越多银行开始清理闲置银行卡?
06-30, 08:59 -
华晨集团再迎新“掌门人” 破产重组提速
06-29, 08:06 -
福建省加快推进快递包装绿色转型
06-24, 08:51 -
不一样的天猫“6·18”新指标 每笔订单减碳17.6%
06-22, 08:38 -
方便面刮起“高端风”!曾经低价的它靠啥拿下用户?
06-18, 10:13 -
对隆基乐叶销售收入骤增 通灵股份转战创业板迎考
06-11, 08:27 -
全国猪肉价格呈现波动下行态势
06-10, 15:21
当代财经网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o79715@qq.com
豫ICP备180043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