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年代紫砂器物如何鉴别?顾景舟36招鉴壶真伪
2017-07-28 16:56:01 当代财经网
自明代以来,有关紫砂器的实用鉴定著作和文献资料稀少,加之考古发现有明确纪年的墓葬出土器物凤毛麟角。一些鉴定著作多以博物馆藏品为例,不能全面反映500年来紫砂器的真实面貌,加之紫砂器又是一个极富个性化的器物,所以鉴定紫砂器的确切年代和作者真伪一直困扰着收藏者,成为久而未决的问题。
小编认为结合紫砂器泥料、造型、装饰等,从各个角度进行研究、分析和总结前人的经验,真伪鉴定应从①原料材质②练泥与烧造③制作工艺④个人风格⑤印款特征五方面着手,通过分析、观察、上手、耳听鼻嗅、寻找佐证五种方法加以分析和对比,不断摸索,找到时代特征。
下面分五个时期进行论述:
一、明中期紫砂器特征:
1.原料材质:为原矿粗砂,呈紫褐色与灰褐色,胎体近似缸体,手感较重、粗糙。
2.练泥与烧造:采用木杵舂后,浸入水中漂洗,取面上的砂泥制作,故器物含杂质较多。烧制过程中,未使用匣体,器物表面沾有许多“沾釉泪斑”,严重的底部均有釉斑。
3.制作工艺:为全手工筑成型,壶体由上下两节粘接而成,壶内有明显接痕和指印,壶盖面和壶舌、壶底与壶身均为粘接而成,壶体表面用木拍拍成,再用竹片精加工,表面留有竹纹痕迹,壶底稍变形内凹成锥体,壶嘴有指纹,采用镂塞法与壶身相接,所有接口均不修饰,无把,唯串线提梁式。造型简单、古朴,如鼓墩。
4.个人风格:明中期以金沙寺僧与供春为代表,开始逐渐掌握了砂泥的特性,提高了制作工艺和手法,壶型古朴、大气,实用功能与美观增强,趋向成熟。赵梁,制壶多提梁式;董翰,善造菱花式;时鹏、元畅二人,式样较多。此四人为当时制壶四大名家。至李茂林制小园式和菊瓣式,采用匣装烧制。
5.印款特征:明中期有印款,均为竹片刻之,字边沿泥外翻,字体为楷书。

-
滴滴市值达到680.8亿美元 未来如何“出行”?
07-02, 07:53 -
上半年1804股跑赢大盘 *ST众泰涨幅领涨两市
07-01, 10:02 -
为何越来越多银行开始清理闲置银行卡?
06-30, 08:59 -
华晨集团再迎新“掌门人” 破产重组提速
06-29, 08:06 -
福建省加快推进快递包装绿色转型
06-24, 08:51 -
不一样的天猫“6·18”新指标 每笔订单减碳17.6%
06-22, 08:38 -
方便面刮起“高端风”!曾经低价的它靠啥拿下用户?
06-18, 10:13 -
对隆基乐叶销售收入骤增 通灵股份转战创业板迎考
06-11, 08:27 -
全国猪肉价格呈现波动下行态势
06-10, 15:21
当代财经网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o79715@qq.com
豫ICP备180043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