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如何鉴别?鉴别紫砂壶真伪方法
2017-08-22 16:08:59 当代财经网

文物作假古已有之,单从明清、民国的紫砂陶器真伪并陈的乱象,便可知道紫砂同样深受其害。尤其是近几年国内经济大幅提升,各类拍卖市场红火,名家作品价格骤然攀升。同时由于利润的驱使,假冒古今紫砂名家作品的伪壶也大量产生,更有些堂而皇之地登上拍卖舞台,为祸甚烈,因此如何提升自身的鉴赏水平,便成了紫砂陶爱好者的必修课题。
和大部分的工艺一样,紫砂业一向都是子承父业、师徒传承,尤其在明代和清代晚期之前,制壶陶人从选泥、配砂、制工具、打泥片、抟身筒到落款,这些步骤概由一人操作,偶有请擅书者为砂壶题款刻字者,此一传统直到清末才开始走向分工。作为一种个体作坊式的民间“手工艺”,紫砂壶上所遗留的“个人风格”也成为一种可资溯源、推敲、对比的信息脉络,尤其是壶身有刻字、署款者,更可借由各种经验法则的累积、归纳,提供鉴定的判断依据。基本上我们可以根据胎质火候、制作工艺、形制风格、款识铭刻等诸多方面综合分析出作品的年代或真伪。
一、胎质和火候
紫砂真伪鉴别首重泥料。不同的年代所产的泥矿有不同的泥质,换言之,凭借泥料可以解读出断代的若干信息。尤其是加上泥料提炼的方法、烧结的特征、出窑后经过时间风化的程度、使用痕迹、包浆合理性等等,都是紫砂壶的胎质可资提供的“履历”内容,使我们在赏鉴紫砂壶时,有了可供判断的依据。
就拿泥料提炼的方法而言,明代练泥的淘洗技术相对落后,所使用的泥料颗粒较大,学界曾对各时期泥料颗粒的粗细进行分析后发现,明代紫砂泥料的目数为26~35目(目数是指每一平方英寸内的孔数,可代表泥料的精炼程度),清朝前期约35目,清中期为55~60目,而现代手工制泥约为60目,但一般最大宗的机械炼制则为100~120目,可见年代越早颗粒越粗,目数越低,孔隙度也越大。
理论上,若要观察泥料胎质,最好是在器表没有任何外来的茶垢或包浆、土垢等附着其上时的原貌为佳,但在实务上,未必能尽如人意。例如传世老壶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包浆”,亦即紫砂壶由于经常把玩,因为一方面赝品壶要作旧、作包浆并不难,反倒是不合理的包浆会露出马脚来;另一方面有许多老壶的原始包浆早被洗去,例如在台湾的紫砂收藏界,不少同好习惯将尚具实用性的老壶拿来泡茶使用,尤其是朱泥壶更是冲泡高山茶的首选,因此常将老壶的包浆以洗衣用的漂白水(或粉)漂洗干净,再以茶汤熬煮后使用。在经过一段时期的“养壶”后,此壶便温润内敛,自发暗然之光。这种泡养过的老壶对新手而言,多半会因为它明亮的温润感而缩手,生怕上当买到新壶。事实上,老壶永远是老壶,反而是经过使用的老壶(尤其是出土壶、出水壶)可使原本枯涩的胎土苏活过来,珠粒隐现,更现其可人之处,这也是紫砂的特色之一。当然,对于别具意义的包浆、土沁等,仍以维持原状为宜,毕竟它们都是时间的印迹。
-
滴滴市值达到680.8亿美元 未来如何“出行”?
07-02, 07:53 -
上半年1804股跑赢大盘 *ST众泰涨幅领涨两市
07-01, 10:02 -
为何越来越多银行开始清理闲置银行卡?
06-30, 08:59 -
华晨集团再迎新“掌门人” 破产重组提速
06-29, 08:06 -
福建省加快推进快递包装绿色转型
06-24, 08:51 -
不一样的天猫“6·18”新指标 每笔订单减碳17.6%
06-22, 08:38 -
方便面刮起“高端风”!曾经低价的它靠啥拿下用户?
06-18, 10:13 -
对隆基乐叶销售收入骤增 通灵股份转战创业板迎考
06-11, 08:27 -
全国猪肉价格呈现波动下行态势
06-10, 15:21
当代财经网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o79715@qq.com
豫ICP备180043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