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高古瓷?高古瓷如何鉴定?

2017-08-31 14:55:25 当代财经网

高古瓷是指明清以前的瓷器,但仍有不同的看法分歧:一种看法认为瓷器在我国东汉时期就已经具备了存在的各种条件,瓷器的产生年代应定在东汉。因此高古瓷是指包括东汉在内的魏晋南北朝、隋唐 五代、唐宋元各朝代所制作烧成的各种瓷器;另一种意见认为东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瓷器还没有真正达到科学意义上的瓷器标准,是处于半瓷半陶的性质。到隋代才有了真正瓷器出现。因此高古瓷应不包括东汉、魏、晋、南北朝在内,而是仅指隋唐五代唐宋时期的制作烧成的瓷器。另外还有一种顺应市场需要而生发的内涵更少的观点认为,高古瓷就是宋元瓷器。因为近两年来宋元瓷器更频繁地亮相在国际国内的艺术品拍卖会上,相对于明清瓷器而言,元宋唐瓷器时代早,高于明清之上,且存世稀少,所以称之为高古瓷。但不管哪一种观点,大家都一致地认同高古瓷至少是明清以前各朝代烧制的瓷器,并以此术语统称之,从而与明清瓷器在各个方面区别开来。

所谓高古陶瓷主要是元以前出土的陶瓷器,由于是土中而来,自然会留下明显的出土痕迹,其中表面的土斑就是最主要的特定依据。任何土壤中都含有各种矿物质和有机质,矿物质含钠、钾、钙、铁、镁、铅等元素的硅酸盐、氧化物、硫化物、磷酸盐等。有机质是土壤中以各种形态存在的有机化合物,有碳、氢、氧、氮和少量硫元素组成的天然络合剂。

高古陶瓷受土壤中这些化学元素和侵蚀以及地温的影响,釉面产生开裂和腐蚀。开裂、腐蚀的胎体表面大量吸收泥土中的矿物质和有机质,随着时间逐渐粘积在胎体上,会形成“土斑”。土斑有两种,一种称“蚕卵斑”,成颗粒状,像桑蚕产下的卵子一粒粒聚结在一起,大面积在陶瓷器表面形成。这种土斑粘积度极强,用手指剥除不掉。蚕卵斑形成与土壤中矿物质成份比例高有关,比较容易在低温度陶器上产生。另一种称“蚯蚓屎斑”,成条形曲线状,形状尤如蚯蚓的屎,细而弯曲,小面积地粘积在陶瓷表面。有“蚯蚓屎斑”的器物,在出土前周围土壤所含有机质比矿物质成份比例高,器物本身釉面抗蚀程度强。高温釉器物及在黑杂土中的器物,都会产生这种土斑。有些器物上既有“蚕卵斑”又有“蚯蚓屎斑”,有这种现象的器物大多数是陪葬物。

高古瓷鉴定方法:

高古瓷图片

1、看造型:不同时期不同朝代的瓷器具有不同的造型特点,因此,我们可以通过看瓷器的造型来鉴定高古瓷。如果是年代比较久远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原始瓷器,造型古朴刚劲,多仿青铜器;唐代的美女以胖为美,这种对美的欣赏标准同样也体现在了瓷器造型上,唐代瓷器造型多浑圆饱满,散发着雍容华贵的气质;到了宋代,瓷器的造型则一改唐朝浑圆饱满的特点,多是修长轻盈的外形,同时不失生命力饱满之感;元代的蒙古族人生性豪爽、粗犷大气,元代的瓷器也携带了蒙古族人的性格,造型高大、粗犷和厚重;如果说元代瓷器是在大草原里自由长大的男人,那么,明代的瓷器则是于深闺大院里成长起来的饱读诗书的女儿,造型秀丽古拙,浑身散发着清新优美之感;清代时期的瓷器造型多样化,同时制作精巧。了解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朝代的瓷器特点,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判断高古瓷的具体情况。除了了解不同时期高古瓷的造型特点,瓷器的口、腹、底、耳、流、柄、系的特点掌握,也是鉴定高古瓷的重要考虑因素。

推荐新闻
评论推荐
头条图文

当代财经网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o79715@qq.com

豫ICP备180043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