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铜珐琅彩出脊四龙罍赏析 清珐琅彩胭脂紫轧花地宝相花纹瓶怎么样

2017-09-06 15:29:56 当代财经网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这件清乾隆款古铜珐琅彩出脊四龙罍(见图),高32.2厘米,口径长13厘米,宽10.5厘米,腹径23.7厘米,现藏沈阳故宫(微博)博物院。

该罍系仿古代青铜器式样而制,撇口,短颈内束,溜肩深腹呈弧形,底足较高,圈足外撇,胎体较厚;肩部左右侧对称饰有兽首双耳,兽口吐水呈环形;颈部、肩部、腹部、足部在四角和前后面中央均出戟,戟沿凸螦起伏,戟面刻以回纹;腹部前后面中央另有圆雕兽首环状装饰;颈部四面雕刻凸起的变体螭龙纹、花卉纹,颈肩部之间有圆形、竖条形、方框形、三角形等数层装饰图案;肩部、腹部、足部表面用4道横向单、双弦纹形成5个分割区,雕刻变体饕餮纹、蕉叶纹、螭龙纹、花卉纹等纹饰;足部底沿饰有两道回纹。全器施以仿古铜彩釉,器物边沿、雕塑凸起部位均为金色铜彩,表面凹下部分侧刻以回纹锦地,并施蓝、紫色珐琅彩釉,器物口沿、底沿内部均为酱褐色地,点缀蓝、紫色彩釉云纹和金粉;器底部中央刻有描金阳文篆书“大清乾隆年制”6字方圆章款。

此器造型古朴雄壮,仿古铜釉形象逼真。

清珐琅彩胭脂紫轧花地宝相花纹瓶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珐琅彩瓷的正式名称应为“瓷胎画珐琅”,是专为清代宫廷御用而特制的一种精细彩绘瓷器。珐琅彩瓷创烧于康熙晚期,雍正、乾隆时盛行。其特点是瓷质细润,彩料凝重,色泽鲜艳靓丽,画工精致。

三代珐琅彩瓷的发展有各自的时代特点。康熙时候的珐琅彩绘大都仿照铜胎画珐琅时的色彩图案。施色匀净是康熙珐琅彩的最大特点;雍正初年时珐琅彩绘变化不大,构图仍是呆板的对称,但写生画开始多了起来,有了些活力,背景地仍是胭脂红、黄、蓝、白等色;乾隆珐琅彩绘受西洋画影响很大。色彩特点是:杏黄细腻而泛红,蓝色鲜艳,胭脂红色浓而透明。

天津博物馆藏有一对清乾隆款珐琅彩胭脂紫轧花地宝相花纹瓶,非常典型。高25厘米、口径6.7厘米、底径6.5厘米。这对勾连瓶,撇口,长颈,长圆腹,假圈足。颈部蓝色地,朱红色条状图案,作螺旋状绕颈一周。腹部胭脂紫地,锥剔出凤草纹,黄地开光绘三组宝相花纹,色彩光亮油润。瓶里及底均施淡绿釉,釉表呈现折光不强的皱纹,口、肩部描金彩,底中心篆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红色方款。此瓶富丽堂皇,采用轧道工艺装饰手法,体现了清乾隆崇尚华贵艳丽的审美风尚。

推荐新闻
评论推荐
头条图文

当代财经网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o79715@qq.com

豫ICP备180043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