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三彩的造型特点有哪些?唐三彩俑的工艺特征

2017-09-13 17:04:39 当代财经网

唐三彩的造型有自己的特点,它与一般的工艺品的造型不同,与其他时代出土的瓷器也不同。唐三彩的造型丰富多彩,一般可以分为动物、生活用具和人物三大类,而其中尤以动物居多。

出土的唐三彩,从现在分类来看主要也是分为动物、器皿和人物三类,尤其以动物居多,这个可能和当时的时代背景有关,在我国古代马是人们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战场上需要马,农民耕田需要马,交通运输也需要马,所以唐三彩出土的马比较多。其次就是骆驼也比较多,这可能和当时中外贸易有关,骆驼是长途跋涉的交通工具之一,且丝绸之路沿途需要骆驼作为交通工具。所以说,匠人们把它反映在工艺品上。而人物一般以宫廷侍女比较多,这个反映的就是当时的宫廷生活了。

中国唐三彩中马的造型比较肥硕,这个马的品种,据说是从当时西域那边进贡过来的,所以和我们现在看到的马的形状有点不大相同,马的臀部比较肥,颈部比较宽。唐马的造型特点,它是以静为主,但是静中带动。但是它通过马的眼部的刻画,马的眼部是刻成三角形的,眼睛是圆睁的,然后马的耳朵是贴着的,它好像在静听或者听到有什么动静一样,它通过这样的细部刻画来显示出来唐马的内在精神和内在的韵律,也可见匠人们高超的制作工艺了。

在唐三彩众多的器物中,最为突出的是俑类。艺人们通过对社会现实生活中人物、动物形象的认真观察,经过提炼和加工,将其艺术地再现出来。不同人物、不同身份,塑造得准确生动、生气勃勃。如唐三彩的女俑有三种形象,即贵族妇女、侍女、艺妓,劳动妇女的形象较为少见。

文吏俑一般头戴梁冠,身着官服,双手持笏,拱于胸前,直立于三彩台座上。武士俑身材健壮,表情威严。天王俑体型高大,身着甲胄,一手又腰,一手举拳,脚踏恶魔或猛兽,怒目圆睁,威武异常。同镇墓兽一样,天王俑也是墓中镇邪之物,它是受佛教影响而出现于唐代的一种新造型。盛唐时期,中原与西域民族及世界各国来往密切。深目高鼻、身着胡服、足蹬长靴的胡俑,出土较多。他们牵着背负重载的马与骆驼,仿佛正在长途跋涉。除胡俑外,还有黑身卷发、红唇白眼、被人们称之为“昆仑奴“的黑人俑及许多肩背货袋、手持水罐的“大食人”俑。

唐代的镇墓兽在前代的造型基础上,有的两胳膊间增加有火焰形翅膀,大耳、兽身畜蹄,竖眉鼓目,张口怒吼,各色对比强烈的色釉,更增加其咄咄逼人、凛然不可侵犯的感染力。

在动物俑中,马俑最为精致。唐代马的特点是头小颈长,膘肥体壮,臀部发达,骨肉可辨,线条流畅。它们有的昂首嘶鸣,有的腾空奔驰,各种形象塑造得细腻生动、栩栩如生。有的骏马颈项鬃毛上剪留有“三花”、“二花’’或“一花”,这是区分马的等级的一个标志。除造型外,马的釉彩极为富丽、晶莹明亮。除马俑外,骆驼也是唐三彩中最常见的动物。在陕西西安中堡村出土的骆驼载乐俑,骆驼体型高大,四肢强健有力,站立于方形板座上,昂首引颈,张口长鸣,颈毛、腿毛质感极强,刻意追求真实,造型结构准确自然。驼毡上置乐舞俑七人,男性乐俑六人,手持乐器,姿态各异,中间立女舞俑一人,且歌且舞,气氛欢快热烈,反映出盛唐时期兴盛的歌舞景况。

推荐新闻
评论推荐
头条图文

当代财经网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o79715@qq.com

豫ICP备180043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