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统五铢与隋五铢区别
2017-07-11 16:44:37 当代财经网
说到大统五铢,我们首先要说说西魏这个古代王朝。西魏是南北朝时期由北魏分裂出来的割据政权。北魏永熙三年(534),孝武帝元修脱离高欢,从洛阳逃至长安,投靠将领宇文泰;次年,宇文泰杀孝武帝,立孝文帝之孙元宝炬为帝,定都长安,史称西魏。其有效统治今湖北襄阳以北、河南洛阳以西的大片领土,与高欢所掌控的东魏对立,至(西)魏恭帝三年(557)被北周取代。西魏共经历两代三帝,历时二十二年,大统五铢便是西魏所铸货币之一。
西魏大统年间至少曾两次新铸五铢钱,《北史·魏本记》载,“(大统六年)二月,铸五铢钱”“(大统十二年)三月,铸五铢钱”。因其新铸于西魏大统年间,而形制风格又有别于前朝历代所铸之五铢钱,遂被后人称之为“大统五铢”。
一般来说,大统五铢铜色泛红,钱体轻薄,而铸工尚佳;面无内廓(图1),背廓或有(图2)或无(图3),而穿口略大;币文扁平,笔画纤细,但字体变化较为丰富。遗憾的是,大统五铢与部分隋五铢目前仍难以区分,与北魏永平五铢极为相似而导致更大的争议,至于何为标准的大统五铢至今仍为泉界一大悬念。
隋五铢是中国古代钱币的一种。
隋文帝开皇元年(公元581年)始铸,又叫“开皇五铢”,或称“置样五铢”。钱文“五铢”二字篆书,笔画精整,边缘较宽,面无好廓,“五”字上下左端有竖纹,钱背肉好均有廓。“五”字交笔有圆曲与斜直两种,“朱”头多呈方折。外廓甚阔,面无穿廓,“五”字交笔直,近穿处有一道竖画。文帝为统一币制,曾放五铢样钱令诸关查禁劣钱,遂又称“置样五铢”。早期直径24毫米,晚期直径逐步减小,而直径多集中在23.5毫米左右,早期重3克以上,大部分重量集中在2.7g-2.8g左右。后炀帝在扬州开炉鼓铸夹锡五铢,铜色发白,世称“白钱”。另有铁钱。隋五铢是我国“铢两钱制”的终结。
-
滴滴市值达到680.8亿美元 未来如何“出行”?
07-02, 07:53 -
上半年1804股跑赢大盘 *ST众泰涨幅领涨两市
07-01, 10:02 -
为何越来越多银行开始清理闲置银行卡?
06-30, 08:59 -
华晨集团再迎新“掌门人” 破产重组提速
06-29, 08:06 -
福建省加快推进快递包装绿色转型
06-24, 08:51 -
不一样的天猫“6·18”新指标 每笔订单减碳17.6%
06-22, 08:38 -
方便面刮起“高端风”!曾经低价的它靠啥拿下用户?
06-18, 10:13 -
对隆基乐叶销售收入骤增 通灵股份转战创业板迎考
06-11, 08:27 -
全国猪肉价格呈现波动下行态势
06-10, 15:21
当代财经网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o79715@qq.com
豫ICP备180043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