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法器赏析:铜鎏金转经桶与五股金刚杵
2017-09-19 17:27:20 当代财经网
清乾隆铜鎏金转经桶

转经轮,藏语称作“玛尼阔洛”,主要以经轮的内外绘制、书写有简称“玛尼”(Mani 六字真言)的咒文而得名。其最主要的结构为以一个内置有咒轮的金属圆筒,中间再贯穿一根转轴,使圆筒连带内部的咒轮能流畅地转动。转经轮即以清净恶业、积聚功德著称。
转经桶的形制分有多种,有设置在寺院或重要圣地内的转经堂中,高达一层楼群高的巨型转经轮;有镶嵌在寺院外墙中的中、大型转经轮;有一般民众日常使用的小型转经轮。而供个人使用的小型转经轮大致分:桌上型的“指捻转经轮”与携带型的“手摇转经轮”两种。
图中所示的这件转经桶是属于指捻式的转经桶。其整体造型为汉式的六角亭台楼阁样式,塔顶飞檐部分和经轮筒身部分为黄铜鎏金,塔座未鎏金。塔顶饰宝珠,汉式六角亭阁式飞檐,塔座一圈刻有须弥山图案。塔内经筒刻有六字真言,中央贯有轴心,可自由流畅地转动。整器造型简朴大气,包浆润泽,工艺完美,不失为一件清代乾隆时期的佳作。
清代五股金刚杵

这件清代五股金刚杵(见图),长18.1厘米。此金刚杵中股的两端分别被打造成圆锥形,杵两端环绕中股的四股金刚合拢于中股,且每股均被打造成呈摩羯状。杵中间手握部分,四圈连珠纹饰将其分成三段,中间一段呈球形鼓起,另外两段基本对称分布在中间一段的两边,这两段每段各由一组六个莲瓣纹环绕一周。此金刚杵包浆厚重,手工铸造时的范线痕、打磨痕、铸镏痕、利刀刻花痕等十分明显,握在手中分量适中,保存完好。
资料记载,金刚杵原本是古印度的一种兵器,后演变为佛教的重要法器,并在唐代时随着汉传密教的传播传入中国。其类型上分一股、三股、五股、九股。
推荐新闻
评论推荐
头条图文
-
滴滴市值达到680.8亿美元 未来如何“出行”?
07-02, 07:53 -
上半年1804股跑赢大盘 *ST众泰涨幅领涨两市
07-01, 10:02 -
为何越来越多银行开始清理闲置银行卡?
06-30, 08:59 -
华晨集团再迎新“掌门人” 破产重组提速
06-29, 08:06 -
福建省加快推进快递包装绿色转型
06-24, 08:51 -
不一样的天猫“6·18”新指标 每笔订单减碳17.6%
06-22, 08:38 -
方便面刮起“高端风”!曾经低价的它靠啥拿下用户?
06-18, 10:13 -
对隆基乐叶销售收入骤增 通灵股份转战创业板迎考
06-11, 08:27 -
全国猪肉价格呈现波动下行态势
06-10, 15:21
当代财经网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o79715@qq.com
豫ICP备180043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