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购买装配式住宅享最低首付 装配式建筑开启万亿级市场空间

2017-09-20 10:39:36 澎湃新闻 金融界

此外,政策扶持还包括“落实用地保障”和“加强财政支持”。对2017年以来开工建设,总建筑面积达到3万平方米以上,且预制率、装配率较高的装配式建筑工程(政府投资项目除外),财政给予扶持。

2018年起,广州市将以招拍挂方式出让的建筑工程建设用地,将采用装配式建筑的相关要求纳入土地出让公告,并落实到土地使用合同中,满足装配式建筑面积占广州全市年度新出让用地总建筑面积比例不低于30%的要求;2020年起,装配式建筑面积占全市年度新出让用地总建筑面积比例不低于50%。

对未要求实施装配式建筑的地块,应在土地出让前核发地块规划条件环节明确自愿实施装配式建筑的奖励条款或要求。对自愿实施装配式建筑的新建项目,给予预制外墙或叠合外墙预制部分不计入建筑面积的奖励。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建设用地计划中,优先安排部品部件生产企业、生产基地用地。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3月18日,广州执行楼市新政,该市户籍居民家庭继续执行限购2套住房的政策;该市户籍成年单身(含离异)人士限购1套住房。同时,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要求,在广州市只有无住房且无住房贷款记录的,可享受购房首付款比例最低30%的政策,其他则根据情况不同,首付比例不同。与此同时,在全国大范围楼市调控近半年以来,国家统计局发布2017年8月份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统计数据,广州价格回落幅度最大,从7月的环比上升0.4%转为环比下降0.7%。

广东省此前曾提出“购买装配式项目商品房,公积金贷款可多贷两成”的意见。4月28日广东省政府发布《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鼓励广东省内金融机构对部品部件生产企业、生产基地和装配式建筑开发项目给予综合金融支持,对购买已认定为装配式建筑项目的消费者优先给予信贷支持。使用住房公积金贷款购买已认定为装配式建筑项目的商品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最高可上浮20%,具体比例由各地政府确定。

与国外差距明显,装配式建筑发展空间巨大

西方发达国家的装配式建筑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已经发展到了相对成熟、完善的阶段,日本、美国、澳大利亚、法国、瑞典、丹麦是最具典型性的国家:日本是率先在工厂中批量生产住宅的国家,美国注重住宅的舒适性、多样性和个性化,法国是世界上推行工业化建筑最早的国家。

图表1:国外装配式建筑应用情况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数据显示,2016年全球装配式建筑市场规模约1600亿美元,其中欧美地区为主要市场,合计占比高达46.1%,虽然我国装配式建筑起步较晚,至今不过十几年的发展历程,但自2013年以来,行业在政策的推动下,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2016年中国装配式建筑市场规模超过400亿美元,较2015年增长3.92倍。

图表2:2011-2016年全球装配式建筑市场规模(单位:亿美元)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对比海外发达国家,建筑工业化、住宅产业化早已成为行业标准,如日本上世纪50年代以来借助保障性住房契机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目前钢结构住宅占比超过80%;美国自1976年国会通过《国家工业化住宅建造和安全法案》以来,目前住宅建筑市场住宅用构件和部品的标准化、系列化几乎达100%。结合海外经验和装配式建筑本身比较优势,我们认为,当前阶段,国家层面大力推行装配式建筑具备政策、产业、企业三层逻辑基础:

从政策层面来看,推行装配式建筑与环保限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需求相契合。装配式建筑后期回收利用率高,水资源、能源、时间、建筑材料、土地的能耗比相对于传统建筑分别可降低80%、70%、70%、20%、20%,能极大降低污染和资源浪费。2017年是大气污染的“考核年”,加快提高装配式建筑渗透率有助于环保考核目标实现。此外,随着传统混凝土建筑逐渐被替代,装配式建筑也有利于实现水泥、建材等行业去产能目标。

从产业层面来看,人口红利弱化加速传统建筑业向先进制造业转型升级。伴随着近年来建筑业从业人口增速下降,供需失衡促使劳动力成本逐年上升,传统建筑因人口红利带来的成本优势趋于弱化。相比于现浇式建筑大量使用人工的建造方式,装配式建筑运用精细化分工大大提升生产效率,人力成本占比较低,人工使用大幅减少的优势将得到发挥。

推荐新闻
评论推荐
头条图文

当代财经网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o79715@qq.com

豫ICP备180043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