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海前老总的冒险 张一平谈产业地产
2017-09-27 17:18:54 界面新闻 澎湃财经
在产业地产领域摸索两年后,张一平如今形成了自己的产业观及方法论,这些思考体现于其新东家启迪控股的发展路径中。
作为清华大学的校办企业,启迪有用许多先天的优势,1994年开发并运营的清华科技园,现已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科技产业孵化基地的样本之一。
“大学应该更多地为科技创新做贡献。在这方面,世界上有两个地方做得最好,一个是斯坦福,一个是清华科技园。”一次国际会议上,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曾如是评价。
张一平告诉与会听众,在启迪的一体三螺旋商业模式中,第一个便是政府、学校和企业三合一。因此,除了清华大学丰富的科研资源,政府同样是启迪背靠的大树。
如今,通过与地方政府、地产企业合作,启迪已经在全球拥有260多个产业创新基地,其中一半是孵化器,四分之一为科技园,还有四分之一为科技城和科技小镇。
在科技园的开发管理过程中,张一平一直强调要形成生态。他指出,七八十年代的科技园是“移大树”的模式,也就是圈一块地,到外地招商引资,找一些成熟的企业进驻,有了生产力,就能解决就业、提供产品、创造税收。
但这样的园区是无序的,“工厂与工厂之间并不能产生化学反应,或者并不能产生非常强的关联度。”
在他看来,现在的科技园不应还是过去“移大树”的模式,应该是有种子,也有树苗,有大树,也有小树的一个全生态链。
这些种子、树苗、大树、小树将与园区共成长,“在成长的过程中,(园区)给他提供了很多,他也要给我们提供一定的回报。”他认为,这也是一种反哺的渠道。
与此同时,作为园区的运营与管理平台,也不应只是提供清洁、保安等服务,还应“跑跑工商,跑跑税务,跑跑政策”,为企业提供人、技术、市场、钱。
他将产业园所拥有的丰富资源比喻为磁场,声称“如果我们要做得好,一定是我有一个强大的磁场在这里,我要有很多的资源协同,能够吸引那些人。”
因此,除了要将园内的资源构建成生态链之外,张一平认为,产业很居住的人群间也应产生一种生态。
他建言,在打造产业园的时候,企业要将现有的资源、未来的资源、和政府的政策结合起来,判断能吸引什么样的消费人群,看看跟产业之间是否具有互补性,再去思考应该导入哪些产业。
-
滴滴市值达到680.8亿美元 未来如何“出行”?
07-02, 07:53 -
上半年1804股跑赢大盘 *ST众泰涨幅领涨两市
07-01, 10:02 -
为何越来越多银行开始清理闲置银行卡?
06-30, 08:59 -
华晨集团再迎新“掌门人” 破产重组提速
06-29, 08:06 -
福建省加快推进快递包装绿色转型
06-24, 08:51 -
不一样的天猫“6·18”新指标 每笔订单减碳17.6%
06-22, 08:38 -
方便面刮起“高端风”!曾经低价的它靠啥拿下用户?
06-18, 10:13 -
对隆基乐叶销售收入骤增 通灵股份转战创业板迎考
06-11, 08:27 -
全国猪肉价格呈现波动下行态势
06-10, 15:21
当代财经网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o79715@qq.com
豫ICP备180043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