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寒冬”有望提前结束 三点隐忧需关注
2017-08-16 09:16:57 当代财经网
今年以来价值投资频繁被提及,但从银行股7月17日大涨以及7月24日资金集体涌入低市盈率标的来看,市场似乎又走入一个误区。虽然低估值是价值投资的特征,但它并非是价值投资的充要条件,企业的盈利成长性才是根本。
然而投资者踏错节奏时有发生,可谓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你买了漂亮50,我却重仓创业板”,这使得A股在面对3300点时底气不足,创业板反而表现坚挺。
美国高科技股也未能“免俗”,2000年在纳斯达克指数3/4成分股无盈利的情况下,其市盈率却飙升至811倍。之后,经历了科网泡沫的价值重估,多数高科技公司被兼并或退市,微软、谷歌、苹果等一批高科技公司浮出水面并引领美国经济及资本市场。在蛰伏四年后,纳斯达克在慢牛的道路上一发不可收拾。创业板在经历大跌之后,投资回归本源,具有业绩成长支撑的创业板“寒冬”有望提前结束。
水是万物之源,是一切生物的基础,也是丛林法则的根本,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将其引申到股票市场中,资金就如同股市中的水。流动性过剩时所引发的非理性投资,造就了2015年水牛和股灾。随着监管收紧,创业板业绩增速连续四个季度下滑,中报预告增速仅为7%,创业板的伪成长逻辑也被终结。告别了“洪水漫灌”,股市逐渐进入“旱季”。在水资源较为匮乏的旱季,流动性弥足珍贵,大型资金抱团取暖,精中选优,市场优胜劣汰的现象愈加明显。
随着国内货币政策微调,央行相机而动,资金紧张局面出现缓和。各路机构投资者规模不断壮大,增量资金标的范围逐渐扩大,“活水”渐渐流向被人摒弃的创业板,两者的距离不再遥不可及。
虽然汇金和社保资金出现在创业板前十大流通股东中已不是新鲜事,但七只创业板首次出现证金的身影,体现出了部分创业板上市公司已具备稳健成长性特征,这也向投资者释放出积极的信号,创业板并不缺乏好的企业,他们只是尚未被发掘。
随着经济企稳,金融监管成效显现,市场利率趋于平缓,国家多项举措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鼓励直接融资,对创新及成长中企业的呵护从未停止。上半年不起眼的军工混改、医药生物以及惨遭“错杀”的创业板有望继续受到资金的青睐,投资者的目光或将由漂亮50转移到沪深300和中证500上。此外,随着市场的向好,偏弱的券商板块亦值得关注。
-
工业富联半年报:营收利润逆势双增 通信及移动网络设备业务营收达1245亿元再创新高
08-10, 10:52 -
一季度工业经济:工业企业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态势 部分行业利润增速加快
04-29, 08:44 -
空调销售旺季未到涨声先到 股价低迷家电股再现回购增持动作
03-17, 11:03 -
受市场调整影响公募基金整体亏损 影响基金新发市场
03-11, 08:56 -
“她经济”新能源汽车界刮起一阵旋风 汽车消费女性超男性
03-10, 08:22 -
深圳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69家 专注于细分市场
03-09, 08:24 -
理性看待“元宇宙” 抢抓行业发展机遇 形成“元宇宙+”新生态
03-09, 08:23 -
一线城市为布局重点 城市群中长三角居首位占比达到38.1%
03-08, 16:16 -
国产洗碗机品牌的焦虑:婚后家里必备的家电是什么?
03-04, 11:35
当代财经网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o79715@qq.com
豫ICP备180043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