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期股还能在风口上站多久 四大因素支撑大盘行稳致远

2017-09-30 09:30:26 当代财经网

每到长假之前,市场总会掀起一波持币还是持股的讨论。笔者以为,分析一下影响第四季度A股市场的因素都有哪些更有意义一些。

首先是宏观经济仍将继续保持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虽然8月份的个别经济指标出现回落,但从增长、就业、物价、结构优化、质量效益这五个方面的指标来看,1月份至8月份经济增长继续保持在合理区间,且结构调整不断深化,质量效益持续提高。

支撑宏观经济延续这种发展态势的理由主要有三个:一是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下,消费、投资和外需都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且越来越稳固;二是双创、新产业新模式的快速发展,为经济运行注入了新动能,为下阶段经济运行夯实了基础;三是各种经济预期指标的表现都比较出色。

在宏观经济向好的大趋势下,上市公司第三季度报告的成绩也应有很多亮点出现。

其次是流动性无忧。在季度末及“双节”临近、资金价格飙升的情况下,央行在流动性调控方面保持了足够的定力。9月29日,央行公告称,临近月末财政支出力度加大,对冲央行逆回购到期等因素后银行体系流动性处于较高水平,不开展公开市场操作。这是央行9月份第四次暂停逆回购。9月份共有22个工作日,其中有9天逆回购处于暂停状态。央行摆布逆回购的做法,凸显了其对流动性的掌控。

统计显示,10月份将陆续有3笔MLF操作到期,到期量高达4395亿元,为2017年以来到期量第二高的月份。不出意外的话,央行仍会继续采取超额续作的方法进行应对。

现在,支撑流动性处于较高水平又出现了一个新的因素,即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的定向降准。

从今年以来央行对流动性的调控来看,一旦流动性偏离稳健中性的基调,央行就会采取措施进行平抑。有鉴于此,也没必要担忧第四季度的流动性状况。

第三是国企混改明显提速。国资委9月28日通报的数据显示,目前在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民航、电信、军工等重点行业,已推动两批共19家中央企业开展混改试点,第三批试点企业正在研究确定中。截至2016年底,中央企业集团及下属企业中混合所有制企业占比达68.9%,省级国资委所出资企业及各级子企业中混合所有制企业占比达47%。

今年下半年以来,央企混改及重组整合明显提速。现在,在央企混改的带动下,各省市国企改革也有明显加速迹象。对市场来说,混改是一个持续不断的热点,必然会引来各路资金的追逐。这对增强市场的活力和吸引力都是有好处的。

第四是增量资金持续入场。以养老金为代表的国内长期资金仍有相当的规模可以进入市场,而且政策推动养老金入市的意愿也比较强烈。

需要引起足够注意的是沪港通和深港通的北上资金动向。统计显示,今年以来,沪股通和深股通累计净流入1656.11亿元。它们进入A股的同时,也将它们的价值投资理念传输进来,与社保基金、QFII等共同影响着A股市场的投资理念和风格。这种影响对A股市场行情向纵深演绎将起到积极的助推作用。

综上所述,支撑A股市场在第四季度行稳致远的理由还是很充分的。尽管国际市场仍存在一些变量,如美联储即将在10月份启动缩表计划,但这种影响是有限的,而且我们已经做好了应对预案。

今年周期股行情逻辑

中国证券报:近期周期板块出现分化,原因是什么?释放出什么信号?

曾宪钊:周期品近期受关注,主要还是源自环保压力的释放。另外,维生素、尿素等化工品价格也继续上扬,多家公司月度年化PE已低于5倍,对股价影响明显。

近期市场的长假前特征明显,投资者开始休战。毕竟自5月市场反弹以来,部分个股累积涨幅较大,在没有新的利好政策刺激下,投资人更愿意保持观望。

李国旺:此轮周期板块走强主要有三方面原因。首先,这与中国经济周期从衰退向复苏转变有关。中国经济存在明显的十年周期,其中2-3年为相对高速向上增长期,7-8年为回调期。2008年以来,中国经济进行了8年多调整,2017年处于调整结束向复苏过渡时期,周期类商品因此出现了牛市,周期类股票享受商品牛带来的业绩增长红利,2017年夏秋间出现周期类股票上涨行情与商品周期、经济周期有关,即时间周期送来的红利。其次与欧美经济回暖有关。2016年以来欧美经济复苏明显,周期类商品特别是有色、黑色类商品多为国际大宗商品,国际经济回暖,有力推动了相关商品行情走牛,进而推动相关周期资源类上市公司业绩上升。第三,与国内供给侧改革有关。国内去产能导致供应减少,产量下降同时需求增加,包括库存需求增加,这是供求关系引导的商品价格上升,进而引发上市公司业绩增长。从商品供给来看,房地产销售同比增速下降。在限售、限价、限贷、限购、限卖等政策调控下,地产商的财务压力加重,资金周转周期将大大延长,地产投资高速增长向正常增长转变已经成为现实,部分资金流向股市。第四,与绿色发展、加强环保政策取向有关。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兴起,导致锂、钴等小金属需求大增,产能跟不上,导致行情上升。

周期类股票前期行情上升幅度较大,但行情的持续不仅需要业绩支撑,还需要政策、供求、群体情绪、估值水平等其它四元力量的配合。如果绿色发展、供给侧改革力度继续加大,政策红利仍然会推动周期类年市公司业绩上升;当周期类股票相对估值与其它行业偏离时,投资者情绪有可能会转向其它已经长期调整的股票,近期周期类商品出现回调,对周期类股票行情会有一定遏制作用,特别是估值偏高时。

推荐新闻
评论推荐
头条图文

当代财经网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o79715@qq.com

豫ICP备180043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