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指小幅反弹 创业板公司重组效益凸显

2017-11-01 09:57:11 当代财经网

多次实施并购的公司业绩增长尤为突出。据统计,创业板已实施完成2次以上并购重组的公司共148家,这部分公司2016年营业收入、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同比增幅分别为51%和227%,2017年上半年同比增幅分别为65%和295%。2014年至2016年,这部分公司的收入、净利润复合增长率分别高达43%和45%。可以看到,实施完成多次并购的公司净利润增长尤为显著。

创业板并购重组的众多案例和成果,显示出如下几个特点:一是以产业整合为主,市场化程度较高。统计显示,以产业整合为目的的案例占比高达80%,市场化程度一直较高,以2016年为例,披露的方案中仅有6单重组为大股东资产注入,其余均为上市公司向无关联第三方购买资产;二是主动转型新经济,支持创新发展。创业板上市公司最初多为单一主业经营,且业务多在细分领域,抗风险能力较弱,在国内经济持续下行压力加大、经济增速放缓背景下,部分传统行业利润空间受到挤压、增长乏力,以立思辰为代表的一批企业在拓展主业的同时,顺应产业结构调整趋势,通过并购重组焕发活力,实现产业优化。三是概念题材并购减少,并购趋于谨慎。四是积极对接全球,实施“走出去”战略。2016年以来创业板公司共披露境外重大资产重组方案17单,交易金额超过300亿元,远高出2015年的68亿元和2014年的4.7亿元。

在此过程中,交易所作为重组方案披露后的第一道“关卡”,充分发挥一线监管职能,在对重组方案形式审核环节,坚守“不得在创业板重组上市”的底线,紧盯“忽悠式”、“跟风式”重组以及规避重组上市行为,重点关注涉及高估值、高业绩承诺、确认大额商誉的方案;在实施环节,针对市场较为关注的方案,积极加强舆论和市场监督,及时跟进重组标的承诺业绩实现情况,提前预判风险。深交所采取多种措施,大力推动净化并购重组市场环境,以充分发挥并购重组的资源配置作用,引导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积极服务于实体经济,充分实现扶优限劣,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推荐新闻
评论推荐
头条图文

当代财经网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o79715@qq.com

豫ICP备180043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