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指数或将继续震荡 逢低布局两类股

2017-11-03 11:04:02 当代财经网

周四市场结束反弹再次回调,创业板领跌,跌幅达到-1.34%;上证综指与深证成指分别下跌-0.37%和-0.51%;全市场日均成交额小幅下降至4700亿。行业表现上,食品饮料、家用电器、非银金融领涨,化工、纺织服装、建筑材料跌幅较大。主题表现上次新股、人工智能、房屋租赁主题领涨,特斯拉、北部湾自贸区、OLED概念领跌。今天券商晨会上,分析师表示,短期指数或将继续维持震荡运行格局,建议逢低关注有外资进场的个股。

华林证券:

从盘面来看,创业板在特斯拉黑天鹅等的影响下大幅下跌,沪指相对比较稳定。维持我们之前的判断,四季度总的来说风险大于机遇,目前存在较多的不确定性,应该降低仓位谨慎操作。对于具体的标的选择,我们仍然坚持,一方面要寻找业绩较好估值低的龙头白马标的;另一方面在目前位置也可以积极寻找一些优质的中小创个股进行布局。

华泰证券:

临近年末,市场呈现结构化行情,且缺乏增量资金入场,短期指数或将继续维持震荡运行格局。随着全年各项排名考核的逐步明朗化,市场“轻大盘、重个股”分化显现,个股风险大于指数风险。年底集中调仓期,机构投资者更重视上市公司基本面和技术面变化,加快盘中调仓步伐,意在为布局明年行情。操作上,逢低关注有外资进场的个股,以观察为主,等行情明朗再行入场。板块主题方面,关注医药、保险、国产芯片、特斯拉、上海自由港、苹果产业链、5G、一带一路、国企改革、混改等。

天风证券:

部分公募客户现在还是偏谨慎,认为短期市场会回调。最近会更多的关注十九大后续国家政策层面上的问题,例如房地产、建筑、PPP 等行业上的变动。明年宏观经济跟房地产关系密切,不仅是关注房地产行业投资标的,更多的是关注后续宏观经济的走势。另外是比较关注周期(煤炭和钢铁),认为市场回调了这么久,未来或许会有一波机会。

方正证券:

内外在中期因素存不确定性,加之年底“大小非”解禁带来的心理压力,影响着市场情绪,尽管短期流动性得到改善,但仍难掩市场处于混沌态势的尴尬。机构继续加大、加快调仓节奏,大盘盘中波动不断加大,市场赚钱效应降低,短线难向上拓展空间。短线大盘继续箱型震荡整理,机构调仓过程,市场必患得患失、无所适从。操作上,择股重于择势,轻指数、调持仓,跟随机构步伐,逢低关注一带一路、高端装备制造、国改及低价“中字头”股,逢高减持前期涨幅过高股。

【巨丰观点】

周四,股指震荡回调,创业板领跌。盘面上,医疗、券商、煤炭等行业相对强势,钛白粉、OLED、蓝宝石、特斯拉、量子通信、充电桩、增强现实、园林、汽车、船舶、苹果概念、电信等大幅下跌。

券商板块护盘:方正证券大涨5%,财通证券、国元证券、东方证券、中国银河、国盛金控涨幅居前。医疗板块有所表现:大博医疗涨停,昭衍新药、通策医疗、乐心医疗、金域医学涨逾4%。华大基因大涨7%,带动次新股大幅冲高:设计总院、弘宇股份、艾德生物等同期上市的次新股涨幅居前。

特斯拉概念大幅下跌:天汽模、旭升股份、上海临港跌停。消息面上,特斯拉CEO今日在分析师电话会议中表示,在2019年前不计划在中国进行大量的资本开支,中国工厂要在几年后才会成为现实。

周四,欧美股市涨跌不一,油价创2015年7月来收盘新高。据新华网报道,特朗普正式提名鲍威尔为下一任美联储主席,受此影响,道指尾盘上扬,收创纪录新高。

巨丰投顾认为周一市场放量大跌后,沪指继续回到3400点下方震荡整固,市场尝试切换赚指数不赚钱的局面。周三盘面呈现权重股搭台,中小盘唱戏的局面。但周四市场继续调整,中小创回落明显,预计风格切换将有反复。在两市成交量恢复至5000亿以上水平时,沪指难以站稳3400点。操作上,投资者可关注年报超预期的小市值品种,以及低市盈率的大蓝筹。

【消息面】

1、10年来首次加息!英国央行加息25个基点

英国央行加息25个基点,10年来首次加息。英国央行维持国债购买规模4350亿英镑不变,符合预期。 英国央行维持企业债购买规模100亿英镑不变,符合预期。英国央行卡尼将在北京时间20:30在新闻发布会上回答提问。 英国11月2日当周央行利率决议0.5%,预期0.5%,前值0.25%。英国央行上次加息还是在金融危机前的2007年7月份,自那以后英国利率就一直保持在历史低位,令借贷成本保持低廉以促进经济。

2、油价迎年内第9次上涨周五起加一箱油多花6元

11月2日24时,国内成品油调价窗口将再次开启。央视财经记者从国家发改委获悉,本次油价调整具体情况如下:90号汽油每升上调0.11元,92号汽油每升上调0.12元,95号汽油每升上调0.12元,0号柴油每升上调0.13元。按一般家用汽车油箱50L容量估测,加满一箱92号汽油将多花费约6元。

3、上海监管部门窗口指导银行和现金贷的合作业务

11月2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接近监管人士处获悉,上海监管部门窗口指导银行和现金贷合作业务。不过,尚不清楚窗口指导的具体内容。 “我们和上海本地的银行没有合作,不清楚情况,原来签订合作协议的城商行还是正常放款。”一家从事现金贷业务的机构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过,新接洽的机构资金渠道,都比较谨慎,都在等监管政策。

推荐新闻
评论推荐
头条图文

当代财经网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o79715@qq.com

豫ICP备180043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