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市成交创近半年新低!七大机构评美联储加息

2017-12-14 11:38:01 东方财富网

那么,2018年的春季行情,有哪些板块有望获得不错收益呢?

申万宏源证券看好食品饮料。公司表示,该板块经过前期调整后逐步企稳,当前是提高板块配置的良好时机,建议布局春季行情。其同时指出,2018年是中小创相对业绩趋势重新占优的起点,制造业盈利受挤压的情况将改善。

万隆证券也认可市场有望迎来一波春季躁动行情。“历史经验的角度来看,春季躁动行情主要是受益于经济基建预期驱动。因此,对于后期行情,是否会形成一波传统周期与超跌成长股之间的共振上涨行情?”

北京时间周四凌晨3点美联储宣布将基准利率区间调升25个基点,从1.0%-1.25%上调至1.25%-1.5%。这是美国央行当前加息周期的第5次加息,也是今年内的第3次加息,上一次加息是在今年6月中旬。

多家中国机构点评美联储加息,表示央行或上调OMO操作利率对冲,判断央行会不会跟进难以达成共识,更有意义的是从央行“跟与不跟”中可以读懂货币政策取向。

海通有色:美联储加息利空出尽,金价反弹可期

美联储年内再加息靴子终落地,黄金最大利空短期出尽,金价有望反弹。重申加息后金价反弹观点(海通有色贵金属周报中多次提及),1)12月加息利空已消化,加息后利空短期出尽,参考过去两年金价走势,反弹概率大。2)美国1季度经济由于季节性因素或不及预期,未来三个月连续加息可能性较小,且18年通胀大概率上行。3)地缘政治问题持续发酵,避险需求推升金价。中期由于美处于加息周期,金价震荡。长期看好金价,全球货币、赤字增长,地缘政治风险皆推升金价。

海通宏观姜超:美国加息收官,中国要跟进吗?

中国央行跟随加息必要性有多大?整体来看,当前人民币对美元贬值压力已大幅减小,央行对人民币汇率波动容忍度在提高,中美利差也处于历史高位,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受到外部汇率因素的牵制较小。从内部看,今年以来决定金融市场和实体利率的关键因素是基础货币的供给数量,而不是逆回购、MLF利率等基础货币供给的价格。

中泰证券李迅雷点评美联储加息:年内中国央行应该不会加息

由于美国的通胀水平仍低于预期,故期货市场对2018年的加息次数仍预期为两次。因此,我们估计,今年央行应该不会加息,2018年如果美联储加息次数如期达到3次,分别在6月、9月和12月,则央行上调基准利率的概率会大大提高。不管如何,2018年美元趋于走强,这无论对现有的人民币汇率还是利率水平都将成为现实的压力;此外,在明年经济增速回落的趋势下,被动加息也是对央行货币政策独立性的挑战。

中信证券解读美联储加息:央行或上调OMO操作利率对冲

对于国内货币政策,我们提前两个月在10月份就明确指出中国央行会在年底跟随美国加息,我们仍坚持这种观点不变。对债市而言,受到来自经济基本面、资本外流压力、人民币汇率、金融市场风险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且中美短端利差较大,我国央行或将上调OMO操作利率以对冲影响。同时,考虑到稳定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要求,我们认为存贷款基准利率或将继续保持不变。我们维持10年期国债收益率3.8%-4%中枢区间的判断不变。

天风证券点评联储加息:中国央行跟与不跟,意味着什么

需要明确的,跟随联储,央行所需要加的“息”是指短端政策利率;进一步来看,判断央行会不会跟进难以达成共识,更有意义的是从央行“跟与不跟”中可以读懂货币政策取向:

如果跟随:在目前的背景下,意味着央行对外汇流失压力的容忍度较低,利率与汇率的“二元悖论”博弈下,央行更倾向于维持汇率的稳定,外围压力仍是货币政策关注的重点;还意味着,长债、R、GC等角度的中美利差都并非是一个“强”约束,央行关注的利差指标核心在于——DR系列。

中金:如期加息,维持2018年加息三次指引不变

在货币政策宽松退潮加速有可能拖累市场估值的大背景下,我们对于美股市场的基本面依然维持相对积极的看法。即使不考虑特朗普新政可能带来的积极效果,美国经济预计在就业市场向好推动消费增长、以及私人部门资本开支强劲回升的支撑下预计依然能够守住虽无惊喜但稳健的增长,而税改对企业部门整体税负的降低、以及对投资意愿的提振(例如未来5年资本开支费用化)都有望带来基本面上的上行风险。

前海开源杨德龙:美联储加息没悬念难造成冲击,A股还很便宜

由于本轮加息已被市场提前预期到,因此对于股市没有造成冲击,公布加息前后,美国三大股指继续强势上涨,道琼斯指数继续创新高。这轮由美股引领的全球牛市愈演愈烈,还没有见顶迹象。A股和港股虽然在今年已经涨过一波,但跟全球主要的股指相比,还是最便宜的。

推荐新闻
评论推荐
头条图文

当代财经网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o79715@qq.com

豫ICP备180043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