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将整合地炼成立集团 青岛港到地炼管道投产

2017-09-01 22:22:34 21世纪经济报道 华尔街见闻

新华社周五报道,中国山东将整合地炼成立集团。

新华社援引山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周五发布的文件称,新集团的股东包括山东东明石化集团等主要化工企业。山东东明石化集团在去年营收超过886亿元人民币,是全国最大的地方性炼油厂。

全国70%以上的独立炼油厂在山东省,其中大部分都是私人运营。

地炼小产能将加速退出

东方证券首席石化分析师赵辰日前分析称,地炼小产能将加速退出,山东地炼存在天然瓶颈,预计未来三年每年产能退出规模在1000万吨以上:

我国地炼主要集中于山东,每年产量约为0.74亿吨,原因在于胜利油田当年为其提供了大量原料,但当下原料基本依赖进口,该优势已不复存在。而且山东主要原油进口码头青岛港的去年使用负荷已经达到86%,年初地炼的扎堆进口更是造成长达2个月的油轮压港,港口条件严重限制了其产能释放。

山东本地成品油需求只有0.6亿吨,其中两桶油的产量还有近2000万吨,剩余的产能只能靠外输。成品油出口方面由于运费偏高且不熟悉海外市场,16年国家给予的167万吨出口配额,实际使用率不足60%。这也造成今年1季度出口配额中没有地炼企业,未来即使恢复出口配额,考虑到港口条件的限制,出口量恐怕也很有限。

因此山东内陆炼厂主要还是靠外售到河南、河北等邻近省份(河南每年外采1000万吨以上)。但长期看山东地炼产量已难有继续增长的空间,预计需求就将维持在0.8亿吨左右,山东地区1.3亿吨的炼油产能明显过剩(主营炼厂0.2亿吨,地炼1.1亿吨),在内需有限、外输受阻的情形之下,本地富余炼油产能的出路唯有退出,可以预见未来三年每年产能退出规模在1000万吨以上。

延伸 推荐

青岛港到地炼管道投产: 山东石化产业复兴第一步

8月22日,来自阿曼的28.5万吨轻质原油涌入青岛港董家口首站的阀门,奔向潍坊滨海新区央子库,那里是青岛港三大油港区之一。一旦山东省油气输送管道的计划可以通油,青岛港进口原油将通过管道直通山东地炼。

据了解,山东省拥有超过40家地炼和石化产业,产能占全国地炼企业产能总量的70%以上。过去地炼进口原油90%依靠公路运输,每天有超过3万辆油罐车在山东省内穿梭,不仅给企业带来了较高的物流成本,而且产生了运输安全、废气污染等问题。

推荐新闻
评论推荐
头条图文

地址: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仙岳路456号永升海联中心4A

电话:18050128557 运营:厦门睿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闽ICP备1602369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