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看涨2018年A股 消费股继续走强

2017-12-21 16:35:25 东方财富网

2018年投资难度或加大

尽管如此,各方也认为2018年的投资难度将加大,因此也将是一场“勇者之战”。

回顾2017年,投资逻辑可谓“简单粗暴”,全球股市是逢跌买入(buy the dips),A股市场则是买入“漂亮50”,且沪深300中近100个价值白马股跑赢,包括消费、医药、保险等板块,而剩下的中小盘股则较为惨淡,因此也被称为了“要命3000”;但到了2018年,“明年对市场的把握难度将非常大,但拐点也正是考验投资能力的时候。”洪灏告诉记者。

“2017年是存量博弈的行情,因此投资机会都跑到大盘股里去了。到了2018年,届时将不再是存量博弈的行情,而是缩量博弈,因为全球央行都开始了货币政策正常化的计划。”他称。

值得注意的是,外资目前对于中国的资管新规高度关注,新规对打破刚性兑付、去杠杆、去通道、去嵌套等提出了更高要求。“资管新规对投资情绪造成一定影响,新成立基金数量和规模下降,而外资认为银行业等金融板块受到不确定影响。”缪子美告诉记者。

洪灏认为,在清算杠杆对应资产的时候一定会产生对资本价格运行压力,这种压力已经显现,例如一年期国开债收益率首次超过了一年期定存利率。而随着降杠杆、信贷增速减缓,市场利率中枢将在近期保持高位,这样的宏观环境其实很难很快地看到大牛市的出现。

交银国际预计,未来12个月,上证综指的交易区间核心交易水平略高于3200点。比起相对回报趋向极限的大盘股,中小板可能在2018年跑赢。同时,公共事业、医疗保健和必需消费品等防御性板块将有配置的机会。

“不过这并不影响外资整体对A股的兴趣,以前不去杠杆,外资担心中国大金融板块的宏观风险,现在去杠杆反而有利于股市长期健康。”缪子美对记者称。

几大板块引外资长期关注

记者采访多家外资机构后发现,外资对于中国具备长期发展潜力的行业尤为看好,看好的主题包括:消费升级、中国制造2025、供给侧改革、科技与创新、国企改革,相对应超配的行业分别为:消费、工业、商品、互联网硬件以及与国企改革相关的个别行业。

在“中国制造2025”下,机构尤其看好中国自动化的长期前景。“中国现已是全球规模最大的机器人市场,占全球总付运的27%。但中国机器人市场的密度明显落后,只为美国的1/4。外加政府大力支持,提供税务优惠、研发专项基金、劳动力奖励及土地补贴。”鲁捷告诉记者。

此外,中国是全球规模最大的电动车市场,2016年的注册电动车数目有352,000辆,多于欧洲的207,000辆,更比美国的159,000辆多出超过一倍。机构也认为,中国拥有全球领先的锂矿和钴矿资源,利好电动车发展。

同时,科技与创新料将成为中国未来增长的驱动力。“原来讲的是‘人口红利’,现在都开始讲‘工程师红利’。中国工程师数目是美国的3.5倍,薪酬仅美国人均薪酬的20% 。”鲁捷称。

在科技创新浪潮下,外资机构预计中国在全球硬件市场的份额将扩展,其中包括产品设备及材料、电信设备、云计算、半导体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国企改革也被认为是提升A股ROE(净资产收益率)的契机。野村证券大中华区研究主管刘鸣镝则对记者表示,产能过剩企业,尤其是中/上游板块的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总额/资产平均总额)和净利润率都较低的企业,是造成中国非金融股低ROA(资产回报率)和ROE的原因,预计国企改革将会提升行业龙头的ROA和ROE。目前,相比起欧美国家,中国的产业整合度远远不足,而这也是未来A股ROE提升的潜力所在。

推荐新闻
评论推荐
头条图文

当代财经网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o79715@qq.com

豫ICP备180043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