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养老金上调最新消息2017:养老金并轨后最苦的是谁

2017-06-29 22:04:50 社保网

郑州养老金上调最新消息2017:每人每月增加20元,养老金并轨后最苦的是谁

昨日,记者从郑州市人社局了解到,7月1日起,郑州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今年再次提高,在每人每月140元的基础上增加20元。

记者了解到,郑州市政府印发《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和丧葬补助标准的通知》,从2017年7月1日起,郑州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在每人每月140元的基础上增加20元。

同时,此次还调整提高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丧葬补助标准,对参加郑州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参保人,参保缴费满15年及以上且在享受待遇期间死亡的,一次性支付丧葬补助费在原1000元的基础上调整到1200元;对未缴费或缴费不满15年且在享受待遇期间死亡的,一次性支付丧葬补助费500元。

自2008年8月郑州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实施以来,郑州市相继8次提高基础养老金标准,从最初每人每月38元逐步提高到160元。

养老金最新消息2017:为何说养老金并轨后最苦的还是农民和下岗职工

我国历史上只有国企、事业单位和国家机关有养老保险,农民没有,当时也没有私企。所以78年104号文件的时候,国企和事业单位是同一个标准的,都是退休的时候按工龄发给70%~90%的工资。后来私企越来越多,私企没有保险,国企有,这就是第一个双轨制。97年的时候统一,但又创造出了企业和事业的双轨制——企业养老金替代率被降低到了40%、事业单位替代率依旧保持原来的80%。现在终于改革了,由于加入了12%的缴费,大概的意思就是想把替代率统一拉平到60%。其实改来改去还是羊毛出在羊身上,企业和事业都不要得便宜卖乖,最苦的还是农民和下岗职工。‍

简单说就是降养老金、涨工资,降低养老金替代率(替代率就是养老金除以在职工资的比率),从现收现付制度过渡到部分积累制度。可以有效缓解财富之间的代际转移,然后把必要的代际转移制度化、社会化。虽然养老替代率降低了,惯于给老百姓打白条的历史终结了……

所谓现收现付制,就是用这一辈收上来的保险费,支付上一辈人的养老金,没有个人账户,没有资金积累,本质上是一种制度化的财富代际转移——上一代人放弃现时消费,投入到扩大再生产,这些生产的成果体现在了下一辈人身上,下一辈人再回报上一辈。这首先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因为革命党起家。革命年代嘛~讲究的是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很多工人的青春,就是在革命中度过的,革命时期一穷二白,没有什么物质,只有坚定的精神理想。后来,革命胜利了,这帮人也老了。革命胜利了哟?是不是改享享清福了哟?结果就形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在职期间收入微薄、退休以后躺着数钱的怪异现象,养老保险的替代率(养老金/在职工资),有些高级领导干部的替代率甚至是百分之百。

其次,到了后来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奉行的是高积累、低消费的政策,这种畸形的制度被更加强烈的巩固下来了。不是说这个现收现付制没有好的地方,他在抵抗通胀的问题上就非常强大,这制度特别抗通胀。没有资金积累,不用担心保值增值,现收现付,一辈压一辈的,那可不抗通胀嘛,但是他已经不适合于这个时代了……

所谓老人老办法的意思就是之前那些被打了白条,领着低工资的人,依旧可以享受高养老金,这是“不溯及既往”的基本法治原则。他们是法规出台前退休的,彻底的老人,他们的权益是平衡的。新人是法规出台后参加工作的,新人新办法的意思就是入职就是高工资,老了拿低养老金,也是平衡的。中人其实也好理解,出台前参加工作,出台后退休。降低中人的养老金,提高工资,但是很多中人已经领不了几年工资了,怎么办?中人中办法,以法规实施为界,算工龄。工龄越长的,也就是离退休越近的,降得养老金越少;离退休越远的,降得养老金越多。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反正97年就是干的。来源:网络

推荐新闻
评论推荐
头条图文

地址: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仙岳路456号永升海联中心4A

电话:18050128557 运营:厦门睿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闽ICP备1602369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