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家银行上半年不良好转 贵阳银行净利润增超20%

2017-09-01 15:19:11 当代财经网

截至8月31日,A股25家上市银行已经全部披露了2017年半年报,从不良贷款相关指标来看,银行业的资产质量在持续好转,大部分银行的不良率和关注类贷款比率都在下降,而拨备覆盖率也都在明显回升。

“上市银行披露的这些数据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真实情况,这在逻辑上符合供给侧改革和去杠杆的方向,但这很大程度上是通过环保关停一些中上游落后产能达到的周期性效果,改善趋势能持续多久并不明确。”华创证券银行业分析师张明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如此表示。

另外,虽然整体上银行资产质量在上升,但是从细分来看,部分行业和地区的不良情况仍在恶化。比如大部分银行在制造业、房地产等行业的不良贷款比率仍在上升,环渤海地区、东北地区的不良率也有所上升。

不良指标全面改善

25家A股上市银行半年报对今年上半年业务讨论与分析中,绝大部分都有“资产质量好转”的相关表述。

据记者统计, 25家银行,相比于去年年末,有16家银行的不良贷款比率在下降,7家银行不良贷款率上升,2家持平。其中下降幅度最大的是农业银行,降幅0.18个百分点,其次招商银行下降了0.16个百分点,常熟银行下降了0.11个百分点。

从拨备覆盖率上看,也有16家银行的拨备覆盖率在上升,幅度最大的是宁波银行上升了47个百分点,从351%上升到398%,其次是招商银行从180%上升了44个百分点至224%。

从不良+关注类贷款在贷款余额中的占比数据看更为明显。据记者计算及统计,除了浦发银行、平安银行、华夏银行和无锡银行以外,其余21家上市银行的不良+关注比率均有所降低。截至今年6月30日,仅有华夏、吴江和张家港银行3家银行的该数据在6%以上,而去年末有5家超过这个比例。

张明对记者称,上市银行不良指标改善符合真实情况,近年来政府一直在进行供给侧改革,供给侧改革的思路就是通过限制产能供给提升上游产品价格和利润,国内银行的贷款主要去向就是产业链中上游的国有企业,这些企业盈利状况的改善在银行资产层面有直接体现。

尽管上市银行表现如此,但是并不能完全反映整个银行业的总体情况,因为相比于非上市银行,从公司信贷上看,上市银行的资金获取成本更低,更有空间选择风险小的领域;零售方面区别更大,大银行有能力开展按揭业务,中型银行可以主攻信用卡业务,而小银行只能在那些更容易产生坏账的领域开展业务。

东北、环渤海地区不良率上升

银行资产质量在具体行业和地区分布上有明显的分化趋势。

从披露了细分数据的几家大型银行的不良贷款结构来看,制造业、交通运输/仓储、采矿业以及批发零售几个行业不良贷款率上升较明显。在多家总体不良贷款率下降的银行里,这几个行业的不良贷款率反而在上升。

比如,工商银行的交通运输/仓储行业不良率上升了0.11个百分点、制造业上升了0.12个百分点;建设银行的制造业和交通运输业不良率也分别上升了0.26和0.02个百分点;民生银行表示其不良贷款主要集中在制造业、采矿业、交通运输仓储业和批发零售;中信银行表示不良贷款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和批发零售,这两个行业的不良贷款率分别提高了0.68和0.35个百分点。

银行业人士表示,近两年来银行资产质量稳步好转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投向制造业领域的资金得到一定控制,其占比越来越低,增量主要在低风险领域。张明也表示,今年上半年制造业领域的贷款占比平均下降了1.8个百分点,从13.8%降至12%,照此趋势,年底就会降至10%左右,“从贷款结构、拥抱公共建设、按揭等角度看,信贷风险确实都在降低”。

从地区分布上看,各大上市银行在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贷款质量有较为明显的好转,但是在环渤海地区和东北地区的不良贷款率仍在上升,尤其是东北地区,绝大部分的上市银行在该地区的不良贷款率都有所上升。

推荐新闻
评论推荐
头条图文

地址: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仙岳路456号永升海联中心4A

电话:18050128557 运营:厦门睿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闽ICP备1602369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