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银行二季度不良贷款率上升 中信银行东北地区不良率高达4.23%

2017-09-06 14:55:01 当代财经网

证券时报记者 刘筱攸

银监会此前公布的二季度监管数据,为我们揭开了民营银行最新的核心资产轮廓。不良双升以及高达4.86%的净息差,成为两大看点。

根据银监会信息,共有8家民营银行经历了完整的今年上半年财年,分别是前海微众银行、浙江网商银行、天津金城银行、上海华瑞银行、温州民商银行、湖南三湘银行、重庆富民银行和四川新网银行。

截至今年6月末,这8家民营银行的不良余额为8亿元,环比攀升33.33%,这一数据在3月末为6亿元;不良率为0.7%,较上季度末的0.64%同样上升。

当然,民营银行的资产盘子体量还小,所以0.7%的不良率,与大行的1.6%、股份行的1.73%、城商行的1.51%以及农商行的2.81%相比,还不能草率地得出“民营银行的资产质量更好”的结论。

反而值得一提的是,大行和股份行的二季度不良率,都较一季度降低了若干BP(基点)。

截至二季度末,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1.64万亿元,较上季末增加563亿元;不良贷款率1.74%,与上季末持平。

银监会的数据还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视角——民营银行的净息差。

作为银行净利息收入和银行全部生息资产的比值,净息差是衡量银行盈利能力高低与否的重要指标之一。

净息差的高低取决于两方面因素:一是生息资产的收益能力高低,二是与生息资产对应的资金成本高低。简单来说,银行净息差高,要不就是把钱投到了高收益资产上(比如互联网银行的贷款成本比商业银行高,互联网银行每放出一笔贷款,赚的息差都比其他类型银行多),要不就是付息负债融资成本较低(就是拿钱的成本低,比如互联网银行的同业负债极高)。

民营银行最新的净息差达到4.86%,远高于大行的2.02%(要知道这一数据还是大行走出了前两年低谷后创出的数字)、股份行的1.83%、城商行的1.95%、农商行的2.77%。

不良率集体下降,新增关注类、逾期贷款减少,笼罩在银行头顶的不良贷款,似乎即将迎来拨云见日的时光。

刚刚披露完毕的2017年半年报显示,A股的上市银行中,除了个别银行外,无论是国有大行,还是股份行、城商行,今年上半年的资产质量均出现向好态势,不良率出现集体下降,最多的比去年底下降了0.18个百分点。农行、招行还出现了不良贷款“双降”。

资产质量好转的同时,不良贷款也出现“西进北上”的迁移格局,东北、西部成为不良率最高,且上升最快的区域。根据部分披露了不良贷款区域分布的银行数据,不良率最高的银行在东北、西部的不良率已达4.23%,最低的也超过2%。

不良资产增加,利润压力增大,银行处置的步伐也在加快。从半年报数据来看,2017年上半年,银行加大了不良贷款处置力度,通过清收、核销等多种方式进行处理。但受制于资产价格、交易风险等因素,银行更倾向于自主清收,将不良资产转化为利润。

推荐新闻
评论推荐
头条图文

地址: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仙岳路456号永升海联中心4A

电话:18050128557 运营:厦门睿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闽ICP备1602369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