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以色列自贸区协议谈判 中以自贸区概念股一览

2017-05-12 17:49:57 当代财经网

中国以色列自贸区协议谈判 中以自贸区概念股一览
中国以色列自贸区协议谈判 中以自贸区概念股一览

在以色列驻华大使何泽伟(Zvi Heifetz)眼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将成为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契机。日前,他在北京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称,“以色列希望在‘一带一路’的技术合作中起到引领作用”。

为此,以色列负责对接“一带一路”倡议的区域合作部长Tzachi Hanegbi将来华参加论坛。何泽伟表示,以掌握先进技术见长的以色列可以在“一带一路”平台上与参与国进行技术合作与技术创新。而技术仅是以色列看重“一带一路”倡议的多重因素之一。

“另一方面,中国一些企业目前已在以色列开展基础设施建设。我们考虑通过‘一带一路’继续与中国企业合作筹建港口、铁路、公路、能源项目等。”何泽伟说。

2006年底,中国土木工程集团成功中标以色列海法市卡迈尔公路隧道项目。2011年,中土公司与以色列公司组成联营体,中标以色列北部吉隆铁路隧道项目。该项目在2014年贯通后刷新了以色列最长隧道纪录。

以色列是中东地区联系亚洲和欧洲的重要枢纽,也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中国港湾公司2014年中标以色列阿什杜德南港口项目。一年后,上海国际港务集团中标海法新港25年的码头经营权。媒体此前报道称,海法新港预计于2021年投入营运。全部建成后,码头将具备接卸目前世界最大集装箱船的能力。

“这些都说明中国企业在以色列非常受欢迎。我们期待能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遇到潜在的合作伙伴。”何泽伟补充道,以色列曾以创始成员国的身份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而此次参加论坛更为重要的原因在于希望展示出与“一带一路”倡议保持联通的决心。

近年来,中以经贸关系快速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以色列在亚洲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也是以色列在全球范围内的第三大贸易伙伴。“这是以中建交25年来取得的成果。”何泽伟说他更期望看到未来双边合作关系不仅基于高科技、农业等领域,也将在医药、文化、“互联网+”等更多领域向前发展。

虽然在2017年伊始才就任以色列驻华大使一职,但何泽伟已经发现“合作而非竞争”是以中关系的基础。几乎在每个领域中,两国都能保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状态,而且共同利益广阔。这些共同利益不仅加深了两国的经济关系,也成为人文往来的基石。曾先后在英国、奥地利、俄罗斯担任大使的经历告诉何泽伟,“只有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才能成就更强大的双边关系”。

去年,中以十年多次往返签证协议正式生效。根据协议,中国游客将可以多次入境以色列,每次在以色列停留不超过90天。

“我们很愿意看到更多中国公民前往以色列。”何泽伟认为,这是加强“民心相通”的途径之一,但并非唯一途径。为了纪念中以建交25周年,何泽伟透露两国正在计划举办大型纪念活动。“这将成为两国人文交往中的一大惊喜”。

中国和以色列正式启动“中以自贸区”谈判

据新华社2016年3月30日消息,正在以色列访问的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29日分别会见以色列总统里夫林、总理内塔尼亚胡。

刘延东表示,中华民族与犹太民族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期间守望相助,患难与共,结下深厚友谊,构成了中以关系发展的坚实基础。中以建交以来,两国友好关系取得长足发展,近年来双方在经贸、科技、教育、农业、卫生、人文等领域的创新合作发展迅速。中国把以色列作为创新合作的重要伙伴,双方要以中以创新合作联委会第二次会议为契机,推动两国创新合作的提质升级。中方愿同以方共同努力,推动中以关系不断向更深层次、更宽领域发展。

里夫林表示,中国过去20年里自身得到极大发展,也改变了世界。以视中国为重要的朋友和伙伴。以方不会忘记在犹太民族最困难的时期中国人民给予的宝贵帮助和支持,希在科技、创新、农业、人文等各领域进一步加强与中国的交流与合作,这符合双方的共同利益。

内塔尼亚胡表示,以方将中国作为以对外关系的重中之重,愿成为中国创新合作的理想伙伴。以中进一步加强在创新、农业、教育、科技、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和能源等领域的务实合作,对两国各自未来发展至关重要,符合双方战略利益,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地区乃至世界的繁荣与发展。

访问期间,双方宣布同意正式启动中以自贸区谈判。

推荐新闻
评论推荐
头条图文

地址: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仙岳路456号永升海联中心4A

电话:18050128557 运营:厦门睿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闽ICP备1602369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