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海可燃冰试采成功 可燃冰概念股望爆发 什么是可燃冰?

2017-05-18 17:24:01

中国南海可燃冰试采成功 可燃冰概念股望爆发 什么是可燃冰?

什么是可燃冰

可燃冰是由天然气和水在高压低温的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的结晶化合物,预测资源量相当于已发现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两倍以上,是世界公认的一种清洁高效的未来替代能源,极具商业价值。

可燃冰的最大特点就是能量密度高。它占用体积小,却蕴含大量的能量。举个例子,一辆使用天然气为燃料的汽车,一次加100升天然气能跑300公里的话,那么加入相同体积的可燃冰,这辆车就能跑5万公里。

可燃冰或替代石油成为未来主要能源

同等条件下,可燃冰燃烧产生的能量比煤、石油、天然气要多出数十倍,而且燃烧后不产生任何残渣和废气,避免了最让人们头疼的污染问题。

1立方米的可燃冰分解后,可释放出约0.8立方米的水和164立方米的天然气,能量密度高,资源潜力巨大。科学家们估算其资源量相当于全球已探明传统化石燃料碳总量的两倍,甚至认为它是能够满足人类使用1000年的新能源,是今后替代石油、煤等传统能源的首选。

受益股一览

平安证券在2016年时的研究报告曾指出:可燃冰储量丰富,未来有望主导全球能源供给,但目前各国对可燃冰的赋存条件、形成机理和分布特征的研究,以及更进一步经济性开采技术尚未成熟,按计划中国2030年才进入商业化开采阶段。但以目前的进程来看,无论是技术还是商业化进程都已经超预期。

目前可燃冰主要为油服板块带来主题投资机会,A股上市公司中,重点关注受益可燃冰海上钻井服务和随钻测井服务的公司,以及受益可燃冰完井服务和生产、储运环节公司。机构建议关注:石化机械(000852)、中海油服、杰瑞股份(002353)、吉艾科技(300309)、恒泰艾普(300157)、富瑞特装(300228)。

5月18日上午10时许,在距离祖国大陆300多公里的我国南海北部神狐海域“蓝鲸一号”海上钻井平台,国土资源部部长、党组书记、国家土地总督察姜大明宣布,我国进行的首次可燃冰(又称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实现连续7天19个小时的稳定产气,取得历史性突破。可燃冰试采宣告成功。

南海神狐海域可燃冰试采工作由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负责。5月10日起,在各方大力协助下,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从水深1266米海底以下的203-277米可燃冰矿藏开采出天然气。

截至5月18日10时,此次试采最高产量达3.5万立方米/天,平均日产超过1万立方米,其中甲烷含量最高达99.5%,圆满完成预定目标,实现了理论、技术和工程的重大创新。这一成果对促进我国能源安全保障、优化能源结构,甚至对改变世界能源供应格局,都具有里程碑意义。

打开一个可采千年的能源宝库

可燃冰,是甲烷和水分子在低温高压下结合的化合物,因形似冰块却能燃烧而得名,是一种燃烧值高、清洁无污染的新型能源,分布广泛而且储量巨大。1立方米的可燃冰分解后,可释放出约0.8立方米的水和164立方米的天然气,能量密度高,资源潜力巨大。科学家们估算其资源量相当于全球已探明传统化石燃料碳总量的两倍,甚至认为它是能够满足人类使用1000年的新能源,是今后替代石油、煤等传统能源的首选。

我国对可燃冰的研究从1995年开始,并于2007年5月成功获取了可燃冰实物样品,成为世界上第四个通过国家级开发项目发现可燃冰的国家。

2010年底,由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完成的《南海北部神狐海域天然气水合物钻探成果报告》通过终审,科考人员在我国南海北部神狐海域钻探目标区内,圈定了11个可燃冰矿体,显现出良好的资源潜力。

“海洋六号”入列后,再次深入南海北部区域进行新一轮“精确调查”,调查海域包括琼东南海域、西沙海域、神狐海域和东沙海域等区域,调查的重点是在南海北部前期勘探的基础上,圈定重点勘探区域。南海北部神狐海域作为可燃冰富集区,是调查重点之一。

据了解,研究人员在140平方公里的钻探目标区内,圈定的11个可燃冰矿体,含矿区总面积约22平方公里,矿层平均有效厚度约20米,预测储量约194亿立方米;钻探区水合物富集层位气体主要为甲烷,其平均含量高达98.1%,主要为微生物成因气。

神狐海域可燃冰储量还只是我国可燃冰蕴藏量的“冰山一角”。在西沙海槽,科考人员已初步圈出可燃冰分布面积5242平方公里,其资源估算达4.1万亿立方米;在南海其他海域,同样也有天然气水合物存在的必备条件。据测算,我国南海可燃冰资源量为700亿吨油当量,相当于陆上石油、天然气资源总量的二分之一。

推荐新闻
评论推荐
头条图文

地址: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仙岳路456号永升海联中心4A

电话:18050128557 运营:厦门睿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闽ICP备1602369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