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批混改试点已筛选数十家央企 第三批混改概念股票一览

2017-06-01 11:18:30 当代财经网

*ST黑豹年报点评:退市风险消除,共和国长子注入打造战机第一股

*ST黑豹 600760

研究机构:国信证券 分析师:王念春 撰写日期:2017-03-08

2016年年报公布,营收11.71亿、净利0.36亿,实现扭亏

公司发布2016年年报,本年度实现营业收入11.71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31%;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611万元,实现扭亏。稀释每股收益为0.1元/股。报告期内,公司实现了重大资产出售事项,出售资产评估增值,投资收益大幅增加,实现扭亏。

出售原上市公司资产实现盈利,已消除退市风险,正在进行的重大资产重组将使公司成为我国首个战机业务上市公司

公司将重大资产出售实现盈利,已经消除退市风险。根据公司已经发布的重大资产重组交易预案及公告,沈飞集团将注入上市公司,同时考虑配套融资如果按照再融资新规实施,用发行首日价格发行和不超过股份20%额度,将减少公司股本扩张和利润摊薄。公司重大资产重组若顺利实施,公司将成为首个战机业务上市公司。

新型战机陆续定型装备部队,新机型需求巨大,业绩有望持续高速增长

自2015年开始,我国诸多新型战机陆续实现定型并装备部队。空军自2005年左右开始的以歼11B、歼10A为标志的大规第三代战斗机换装,历经十年虽然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是参考世界各国都已经开始大规模装备以有源相控阵雷达为标志的三代半标准的战斗机,我国的战机升级换代还有更大的空间。俄罗斯在远东地区已经部署了苏-30的最新改进型苏-30SM,以及苏-27按照苏-35标准的改进型苏-27SM。印度更是已经保有达到三代半标准的近300架苏-30MKI战斗机,三代战斗机在这些新锐三代半战机面前,已经显得落后。我国战斗机换装及新型战机市场将持续看好,沈飞研制的歼15(我国舰载战斗机)、新型歼击轰炸机和可能的外贸型四代机等需求旺盛。

盈利预测:附录财务报表为重组未实施完成前原公司数据预测。因公司进行重大资产重组,假设重组年内可以完成,按资产注入后备考利润及营收测算、总股本按重组预案考虑(暂不考虑再融资新规影响),沈飞集团营收增速为20%、公司重组后总股本为12.1亿股、净利润率为3.5%,预计公司17-19年备考EPS分别为0.49/0.59/0.71元/股(对应3月2日股价30.5元/股),对应备考PE分别为62/52/43,对应2017年备考PS为1.79,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重组进展不达预期,新型战机量产不达预期。

中国船舶年报点评:船舶龙头公司在深度调整中砥砺前行

中国船舶 600150

研究机构:东吴证券 分析师:陈显帆 撰写日期:2017-05-03

营收持续下滑,海工业务陷极度低迷状态

2016年,公司实现营收214.57亿,同比-22.72%;归母净利-26亿,同比-4314.78%;EPS-1.89元/股。分产品看,船舶造修营收160.66亿,同比-6.54%,占总营收的76.92%;动力装备营收60.15亿,同比+0.51%,占总营收的28.80%;海洋工程业务营收-17.07亿,同比-146.14%;机电设备营收9.46亿,占总营收的4.53%。2017Q1,公司实现营收41.09亿,同比-29.80%,归母净利-7194万,同比-162.17%。

毛利率有所回升,行业底部已现

2016年公司综合毛利率17.21%,同比+8.84pct。其中,船舶造修毛利率16.76%,同比+9.28pct;动力设备毛利率14.65%,同比+0.93pct;海洋工程业务毛利率3.26%,同比+3.05pct;机电设备毛利率13.50%,同比+2.65pct。

三费方面,公司销售费用为2.04亿,占营收0.95%,与上年基本持平;管理费用为19.87亿,占营收9.26%,同比+1.67pct;财务费用为4.61亿,占营收2.15%,同比+1.63pct,主要系利息支出增加、人民币贬值产生的汇兑损失所致。2017Q1,公司销,管,财三项费用分别为0.77,3.13,1.93亿,合计占营收的14.21%,同比+6.40pct。此外,公司经营性现金流-3.86亿,净流出较去年同期-18.92亿大幅减少。

造船,海工,动力,三箭齐发打造全球造船龙头

公司系国内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产品结构最全的造船旗舰上市公司之一,已经形成了比较稳固的市场地位。在造船业务方面,公司产品线涵盖散货船、油船、集装箱船三大主力船型,造船总量、造机产量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外高桥造船自2005起造船总量和经济效益连续八年稳居国内造船企业首位,2011年完工交船36艘,成为中国第一家年造船完工总量突破800万载重吨大关的旗舰船厂;海洋工程方面,以第六代3000米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981”、15万吨级/17万吨级/30万吨级海上浮式生产储油装置(FPSO)等为代表的海洋工程产品技术领先。动力业务方面,公司在船用低速机全球市场占有率达22%,实现了持续增长,稳居世界第二,中速机承接金额同比增长16%,全年完成承接柴油机146台/316万马力,完成柴油机243台/543万马力,维持稳定增长趋势。

深入调整产品结构,打响中国民船产业保卫战

2017年,公司计划完成营收163.44亿,同比-23.83%。完成造船量57艘/765.99万载重吨(同比+46.15%/+45.96%),修船240艘(同比+5.26%),柴油机158台/369万马力(同比-34.98%/-32.04%)。在全球船海市场持续深度调整的环境下,公司主动调整产品结构,在加强集装箱船、油轮、VLOC、气体船等主力船型承接力度的基础上,加大对小型船市场的关注,将抢夺订单作为企业最紧迫的任务。此外,在产品升级方面,公司紧贴市场,开发优化主流船型,加快实施豪华邮轮项目,克服海工装备自主设计瓶颈,将动力机电业务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转型,力争尽快实现市场突破。在公司“保交船,夺订单,调结构,抓管理”的经营理念下,我们预计公司经营状况有望得到一定的好转。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公司是作为中船集团核心民品主业上市公司,具有完整的船舶行业产业链,是国内船舶制造的绝对龙头,有望率先受益于航海市场的回暖。预计2017/18/19年的净利润分别为0.15亿,6.89亿,13.8亿,EPS分别为0.01/0.50/1.00元,对应PE为2421/53/27X。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船舶市场持续低迷,在手订单风险加大

推荐新闻
评论推荐
头条图文

地址: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仙岳路456号永升海联中心4A

电话:18050128557 运营:厦门睿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闽ICP备1602369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