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升为国家战略 粤港澳大湾区概念股望爆发

2017-06-20 10:29:50 当代财经网

粤港澳大湾区升为国家战略 粤港澳大湾区概念股望爆发

导读

粤港澳大湾区自今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以来,主题持续升温。6月20日,首届粤港澳大湾区论坛在香港召开,这是首个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主题的高峰论坛。本月底,国家领导人将出席香港回归20周年庆典,并主持新一届特区政府班子的就职仪式,前后为期3天。9月,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将上报中央。

摘要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1)粤港澳大湾区由“9+2”组成,即广东的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东莞、惠州、江门、肇庆,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土地面积占全国的0.6%,经济总量占全国的12.4%,常住人口占全国的4.9%。2)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酝酿已逾10余年,2015年该概念在一带一路规划中被正式提出,2016年被写入国家“十三五”规划,2017年3月首次被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7月1日,将迎来香港回归20周年纪念日,预计将发放系列政策红包,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3)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意义。以深化港澳与内地融合促进港澳长期繁荣稳定,确保“一国两制”基本国策;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带动泛珠三角区域发展,形成北有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有长江经济带、南有粤港澳大湾区的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助力“一带一路”战略,建设高水平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的新平台,探索建立高标准贸易规则,引领对外开放。

打造比肩纽约、旧金山、东京的国际一流湾区。1)粤港澳大湾区对标国际一流湾区。伴随着世界经济格局大调整,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等世界级湾区相继形成并崛起,分别以金融、科技创新、先进制造为主要特点。在中国,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更为成熟,具备建成世界一流湾区的基础条件,未来有望成为第四个国际一流湾区。2)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是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四个核心城市”背景下深化合作,既有体制叠加优势,也亟待推进体制机制改革以最大限度推进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畅通。未来有望参照京津冀、长江经济带,在中央层面成立粤港澳大湾区工作领导小组推进发展。3)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未来可能从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打造全球创新高地、携手构建“一带一路”开放新格局、培育利益共享的产业价值链、共建金融核心圈、共建大湾区优质生活圈等六个方面重点谋划。4)粤港澳大湾区未来有望形成“一环两扇、两屏六轴”网络化空间结构。其中,“一环”为5+2环珠江口经济圈,以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四大城市为“四极”;“两扇”即珠江口东西两岸城镇扇面,以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为除“四极”外的节点;两屏即北部连绵山体森林生态屏障+南部沿海绿色生态防护屏障;六轴即六大城镇产业拓展轴。

粤港澳大湾区主题投资机会:交运、基建、地产。粤港澳大湾区主题叠加“一带一路”、广东省自贸区、广东省国企改革等多重主题概念,推荐关注交运、基建、地产三大主线。其中,粤港澳大湾区将重点共建世界级国际航运物流中心,形成多向通道网、海空航线网、快速公交网,形成辐射国内外的综合交通体系,利好港口机场轨道交通公路等。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深化合作发展的基础,潜力仍然很大。地产受益经济融合发展、人口向大都市圈集聚态势;由于珠江口两岸长期“东强西弱”,珠江口西岸的珠海等地或因湾区发展更为受益。

风险提示:政策具有不确定性;发展不及预期

正文

1 粤港澳大湾区上升为国家战略

1.1 粤港澳大湾区范围:“9+2”

粤港澳大湾区由“9+2”组成,即广东的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东莞、惠州、江门、肇庆,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土地面积合计约5.6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0.6%;2016年经济总量9.2万亿元,占全国的12.4%;常住人口6800万,占全国的4.9%。

粤港澳大湾区南接东南亚、南亚,东接海峡西岸经济区、台湾,北接长江经济带,西接北部湾经济区,区位优势突出。粤港澳大湾区为“湾区群”+“港口群”+ “产业群”+“城市群”等叠加。在湾区方面,粤港澳大湾区主要是以环珠江口湾区为核心,还包括环大亚湾湾区、大广海湾区,与大汕头湾区、大红海湾区、大海陵湾区毗邻。在港口方面,有深圳港、香港港、广州港、东莞港、珠海港、惠州港、中山港、江门港等多个港口, 港口集装箱年吞吐量合计超过6500万标箱;其中2016年深圳港、香港港、广州港集装箱吞吐量位居世界前十,分别排序为第三、第五、第七。在产业方面,既有通讯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无人机、机器人等高端产业集群,同时也有石油化工、服装鞋帽、玩具加工、食品饮料等中低端产业集群。

1.2 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地位日益凸显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酝酿已逾10余年,2015年该概念被正式提出,2016年被写入国家“十三五”规划,2017年3月首次被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7月1日,将迎来香港回归20周年纪念日,预计将发放系列政策红包,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9月,大湾区城市群规划将上报中央。

早在2005年,广东省政府《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2004-2020)》明确划分“粤港澳跨界合作发展地区”,并要求把发展“湾区”列入重大行动计划。之后,湾区发展陆续写入2008年国家发改委《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2009年粤港澳三地政府共同参与的《大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研究》、2010年《粤港合作框架协议》等文件。

2015年3月,在一带一路战略规划中,“粤港澳大湾区”概念首次被明确提出。2016年,“粤港澳大湾区”被写入国务院《关于深化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指导意见》、国家“十三五”规划等,要求建设世界级城市群。2017年3月,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出现“粤港澳大湾区”,要求推动内地与港澳深化合作,编制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发挥港澳独特优势,提升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地位与功能。7月1日,将迎来香港回归20周年纪念日,国家领导人庆典,预计将发放系列政策红包,进一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

1.3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意义

以深化港澳与内地融合促进港澳长期繁荣稳定,确保“一国两制”基本国策.2017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在提及“粤港澳大湾区”之前,谈及“继续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严格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确保”一国两制“在香港、澳门实践不动摇、不走样、不变形。全力支持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和政府依法施政,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推进民主、促进和谐。”港独“是没有出路的。”在改革开发初期,香港、澳门凭借其产业、技术、资金等优势,引领内地特别是珠三角发展。但随着内地改革开发深入推进、经济快速发展,香港、澳门地位相对下降,特别是近几年经济持续低迷,亟需内地带动。

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带动泛珠三角区域发展,形成北中南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京津冀、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吸纳外来人口最多的地区。《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和国家“十三五”规划都明确要求上述三个区域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当前,我国区域发展以“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三大战略为引领,京津冀规划建设雄安新区,长三角城市群为长江经济带龙头,珠三角政策有所缺位。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则可提高珠三角城市群的战略地位,带动泛珠三角区域发展,形成北中南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2016年3月国务院《关于深化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指导意见》要求,构建以粤港澳大湾区为龙头,以珠江-西江经济带为腹地,带动中南、西南地区发展,辐射东南亚、南亚的重要经济支撑带。(江西、湖南、四川、贵州、云南五省既属于长江经济带,也属于泛珠三角区域。)

助力“一带一路”战略,建设高水平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的新平台,探索建立高标准贸易规则,引领对外开放。粤港澳大湾区是历史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港口等区位优势突出,具有侨乡、英语和葡语三大文化纽带,是连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重要桥梁。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有利于整合发挥其港口、金融、贸易、制造业等优势推进“一带一路”对外开放战略实施。并且,粤港澳大湾区将凭借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寻求制度创新,制定一些新规则,率先在大湾区内部试用,再推广到全球,影响国际贸易规则制定。从“大珠三角”到“粤港澳大湾区”,尽管仍是广东9市加港澳2个特别行政区,但并非“新瓶装旧酒”。传统的大珠三角概念是以珠江下游的三角洲为基础形成的城市群,而对“湾区”的强调,意味着更强调外向型特征,旨在全球经济中发挥引领作用。

推荐新闻
评论推荐
头条图文

地址: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仙岳路456号永升海联中心4A

电话:18050128557 运营:厦门睿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闽ICP备1602369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