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行业整体向好(受益股) 机器人概念股或更上一层楼

2017-06-23 11:06:32 当代财经网

机器人行业整体向好(受益股) 机器人概念股或更上一层楼

数据显示,截至6月22日,机器人概念板块共有26家公司预告了上半年业绩,逾90%的公司实现盈利增长,行业整体向好。工业机器人需求快速增加,但国内机器人产业总体水平与国外尚有差距,中高端市场进口替代空间大。

多家公司大幅预增

在上述26家发布了上半年业绩预告的机器人概念公司中,12家预计净利润预增,7家略增,3家续盈,2家扭亏,只有2家公司预计盈利减少。

山河智能(8.57 +1.06%,诊股)预计2017年1-6月份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变动区间为1.23亿元至1.32亿元,净利润变动幅度为600%至650%。今年一季度,公司实现净利润7075万元,同比增长428.42%。

东方精工(13.72 +0.66%,诊股)预计上半年净利润变动区间为1.74亿元至1.97亿元,变动幅度为290%至340%。对于业绩增长的主要原因,公司表示,母公司及并购的意大利Fosber集团第二季度经营性业绩预计较上年同期有所增长等。

新时达(10.49 -0.94%,诊股)预计净利润变动区间为8150万元至9950万元,变动幅度为-10%至10%。新时达表示,公司运动控制系统及机器人产品业务拓展情况良好。

埃斯顿(11.54 -1.45%,诊股)预计净利润变动区间为3127.89万元至4245万元,净利润变动幅度为40%至90%。公司表示,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系统业务继续保持快速增长,运动控制及交流伺服系统业务稳步增长,收购公司并表及协同效应初见效果。

相关公司业绩快速增长,折射出国内机器人产业的强劲增长。中国市场机器人产量逐年增加,产业技术水平明显提升,一些机器人企业在细分领域具备了一定的国际竞争力。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年5月,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为10057(台/套),同比增速达47%;今年前五个月,工业机器人产量累计达44360(台/套),同比增长50.4%。2016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达7.24万台,同比增长34.3%,远高于14%的世界平均增速。目前中国相关机器人产品和服务已经在机械、电子、化工、船舶、矿山开采、医疗手术、餐饮等领域得到了应用。全国正在建设和筹建的机器人产业园超过40余家。

进口替代空间大

机器人总裁曲道奎表示,中国机器人产业总体来看与海外市场相比仍有差距。目前国内大概有3000家机器人公司,大部分从事相关零部件生产,整机制造的机器人企业全国也就十多家,拥有自主产权的就更少了,需要质的提升。

长城证券研报指出,未来中国制造将向价值链的更高端延伸,机器人行业有望成为引导国内制造业整体升级的排头兵。目前机器人产业,特别是工业机器人仍然以及中低端为主,六轴及以上的多关节机器人占有率较低。关键零部件的核心技术,主要掌握在少数海外企业手中,进口替代空间大。

相关公司积极向中高端市场进军。埃斯顿2016年实现营业收入6.78亿元。其中,工业机器人及成套设备营业收入2.11亿元,同比增长167%。方正证券(9.84 +0.92%,诊股)分析师表示,埃斯顿的工业机器人以高精度六轴机器人为主,下游覆盖汽车、3C、家电、食品饮料等高景气行业。随着前期品牌和渠道积累逐步完成,受益于智能制造行业浪潮,预计公司2017年工业机器人本体销售数量有望翻番,有望逐渐实现机器人本体的进口替代。

机器人今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5亿元,同比增长27.2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5792.97万元,同比增长7.06%。机器人表示,公司工业机器人在航空航天、食品、烟草、3C等领域得到持续应用,并为陶瓷卫浴行业打造了国际首条机器人施釉生产线。公司生产的服务机器人种类多样,送餐机器人已实现出口。

机器人概念股:

万讯自控(12.59 +3.71%,诊股):参股了丹麦SCApe公司,并与Scape共同出资在中国境内设立合资公司,开拓国内机器人应用市场,将专注在机器视觉识别方向。丹麦Scape公司是机器视觉行业领先的自动控制软件开发公司,专业开发生产基于3D视觉系统的标准化Bin-Picking机器人解决方案。

科远股份(17.89 +0.28%,诊股):是国内领先的工业自动化与信息化系统供应商,业务覆盖过程自动化、工业信息化、智能制造与机器人、传感技术与测控装置四大产业领域。公司在今年中报中明确表明:“在公司内生业务有序布局的前提下,围绕机器人+人工智能方向的投资收购工作亦稳步推进中”,后续进展值得期待。

机器人:公司工业机器人龙头地位稳固,自主研发的国内首创的7自由度协作机器人、国际领先的复合型机器人、国内首创的6轴并联机器人以及双臂协作机器人等新产品进一步强化公司在机器人与智能制造领域的优势地位。

双环传动(10.73 +1.13%,诊股):旗下RV减速器产品,已完成14个型号定型定标,并进行小批量制造。

埃斯顿:伺服系统及机器人控制器技术位居行业领先地位。

锐奇股份(8.39 +0.24%,诊股):参与发起设立“高端智能装备产业基金”,并投向于智能装备、核心软件、自动化集成应用、工业数据服务等工业4.0产业。基金总规模为人民币10亿元,此外,全资子公司锐境达与上海东升共同变更设立的合资公司“上海固顶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机器人业务已经投产。

个股解析:

均胜电子:汽车电子龙头整合持续进行

类别:公司研究 机构: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崔琰 日期:2017-05-02

公司发布一季报:1Q17营收增长203%达到65亿元,归母净利增长72%达到2.1亿元,加权平均ROE同比减少1.5pp为1.6%。

点评:

营收增长较符合预期,净利增速低于营收主要受毛利率和并购贷款利息等影响。1Q17公司营收增长203%达到65亿元,在受德系车销售偏弱的影响之下,比较符合预期。由于去年二季度以来公司将新收购的毛利率相对主业较低的KSS和TS(现改名为PCC)并表,综合毛利率有所下滑,分季度来看1Q16-1Q17分别为21.6%、19.8%、20.7%、15.9%、18.6%,其中1Q17虽较1Q16下降明显,但相较于4Q16已有明显提高。随整合推进、均胜管理的全面渗透,我们预计KSS和PCC的毛利率还有改善空间,2016全年PCC的毛利率就较1H16提升了3pp。此外公司1Q17大致还了并购贷款的利息支出0.15-0.20亿元,公允价值溢价的继续摊销(大约0.25亿元/季度),也对净利润造成了影响。

凭借KSS和PCC再度启航将加速落实公司智能驾驶+汽车电子战略。公司先后成功收购PREH、IMA、和QUIN,国际并购整合能力强;2016年定增收购的KSS与PCC补足公司在主被动安全和导航车载领域的空缺,与原有HMI等产品具备协同效应。公司通过多次海外并购,拥有先进产品技术和全球性资源。从2017年开始,公司工作重心将落地在对KSS和PCC的持续整合上,并继续展开环视、前视、内视等前沿技术的开发、设立保险公司将车辆数据与金融服务结合,推动公司整体智能驾驶+汽车电子战略的落地。

看好公司四大产品系共增长。在研发方面,公司预计2017年将招募300名相关人员,到年底将在全球形成7大研发中心2,400名研发和工程技术人员。具体业务来看,1)智能驾驶产品:公司HMI产品将结合KSS主被动安全技术与PCC智能驾驶模块,在均胜智能车联的平台上,有望提供智能汽车模块化产品;2)高端功能件总成:并购Quin,定位高端化、全球化;3)新能源管理业务:BMS已为宝马新能源汽车i3、i8配套,并在国内实现客户突破,伴随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增长,将逐步开拓国内客户实现增长;同时公司无线充电业务已开始在欧洲小批供货,对接高通Halo技术前景较好;4)工业自动化及机器人:通过德国普瑞的技术、产品与市场,不断开拓海内外客户。

投资建议:

公司通过全球并购打造汽车电子+智能汽车的全球顶级供应商,收购完善汽车安全、智能驾驶、车联网等领域的布局。预计公司2017-2018年EPS分别为1.18、1.34元,对应PE分别为26、23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汽车销量不如预期;开拓国内市场不如预期;海外整合不如预期。

推荐新闻
评论推荐
头条图文

地址: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仙岳路456号永升海联中心4A

电话:18050128557 运营:厦门睿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闽ICP备1602369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