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纳入MSCI利好来袭 MSCI成分股成“明牌”

2017-07-03 10:25:30 当代财经网

MSCI上周三宣布将A股纳入新兴市场指数之后,引爆一波市场庆祝行情,主要指数都出现震荡上行的趋势。喜迎资金活水,222只MSCI指数成分股成为市场做多力量的焦点,甚至有“漂亮50扩散到漂亮300”的说法。整体来说,MSCI成分股的估值和流动性都超出A股市场的平均水平,但在利好消息落地之后,这些成分股已经成为市场的“明牌”,其中蕴藏的风险也不容小觑。

MSCI成分股的风险不容小觑

风险一:A股距离正式纳入MSCI时间较长。根据MSCI的规划,A股正式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还需要一年的时间。换言之,各界期盼的巨量被动配置资金涌入A股市场,起码也要在一年之后才会陆续到位。在这批被动配置型资金入市之前,A股还需要苦撑一年,对于之前股价已经大幅走高且估值处于历史高位的成分股,机构绝不可能硬撑一年再倒货给“接盘侠”,反而可能随时获利了结。

风险二:外资不是“活雷锋”。在A股“入摩”消息尘埃落定之后,虽然指数型的被动配置资金不会马上进来,但不受约束的主动型外资却已提前布局。从近期的数据来看,沪港通、深港通的北上资金净流入明显,尤其是深港通,从2016年底启动以来,仅有4个交易日净流出,其余均为净流入。显然,先知先觉的外资已经提前布局,绝不会充当股价大涨之后接盘的“活雷锋”。外资的提前流入,除了在A股“入摩”前后抢先卡位之外,也和欧美股市在最近半年持续走强、迭创新高有关。相比境外股市的节节走高,A股市场存在“视觉差”,尤其是白马股启动前的估值具有相当的吸引力。但随着股价的走高,中外股市的价值差已经大幅缩减。如果未来欧美股市陷入持续调整,且沪港通、深港通转而变为净流出,则要警惕这部分提前卡位的外资离场的可能。

风险三:成分股变动。虽然目前有222只A股被纳入MSCI成分股,但这份名单并非一成不变,在正式纳入之前,成分股仍有可能调整,纳入之后也会定期更新。根据MSCI相关说明,MSCI目前关于A股成分股的选取标准有:

1,选取大市值股票,剔除中小市值股票;2,选取非连续停牌股票,剔除一年内累计停牌超过50天的股票;3,选择符合互联互通(沪港通、深港通)的股票。在三大标准中,第二条对于一些成分股将构成一定压力。此前,由于一年内累计停牌天数超过50个交易日,云南白药(000538)、格力电器(000651)两家公认的白马股未被列入222只MSCI成分股中。因此,投资者需留意手头的成分股是否存在类似的现象。另外,如果成分股被剔除沪港通或深港通标的,也会被随之取消资格。

风险四:AH股价差较大的成分股存在差价收缩的压力。长期以来,两地上市的公司中,A股价格比h股明显高出一截,恒生AH溢价指数近期已经回升至125以上,意味着A股比H股平均溢价25%。考虑到A股拥有“打新门票”的看涨期权和大股东的“控制权溢价”,相比H股价格略高属于正常,但超过30%以上则明显存在泡沫成分。对于讲究价值投资的外资机构来说,大规模主动买入高溢价的A股可能性不大,对于MSCI成分股中相对H股溢价超过30%的股票来说,需要注意其中的风险,特别是被大幅炒高、估值(市盈率和市净率)较高的品种。

三类股和潜在“新成分股”值得关注

刨除以上四大风险,MSCI成分股仍有机会可以挖掘。特别是在A股国际化大门进一步打开之后,以MSCI成分股为代表的白马股将迎来长线资金活水。在公司基本面保持稳中向好的前提下,成分股大幅向下的空间已经被封杀,未来如果出现大幅调整的情况,将是低吸的绝佳机会。

另一方面,尽管被动配置型外资暂时不会进场,但可以预期的是,国内基金公司很快将会推出类似的公募基金品种,提前布局。这也为这部分成分股提供了增量资金,形成长期利好。

推荐新闻
评论推荐
头条图文

地址: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仙岳路456号永升海联中心4A

电话:18050128557 运营:厦门睿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闽ICP备1602369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