钒产业链再获密集推荐 钒产业链概念股正在布局

2017-08-02 11:02:00 当代财经网

钒产业链再获密集推荐 钒产业链概念股正在布局

伴随着周期股的崛起,A股的产业驱动逻辑进一步增强。

8月1日,尽管强势周期股有所调整,但在刚刚过去的7月,方大炭素(600516.SH)上涨117.2%,沧州大化(600230.SH)和西宁特钢(600117.SH)分别上涨86.8%和70.6%,周期趋势仍不容小觑。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上述“牛股”飙涨的核心逻辑均为,主营产品涨价所带来的利润规模、估值空间同步提升,加上市场投资偏好向业绩“确定性”转变,使资金对“涨价概念股”的认同度不断提升。

“此前在参加活动时便发现,很多私募机构都是‘两栖’作战,兼顾股票、商品两个市场,所以他们在选择标的时,对行业环境变动十分敏感。”中信期货研究咨询部副总经理刘宾8月1日介绍称。

那么沿用上述逻辑,在石墨电极、TDI已经历翻倍行情后,还有哪些商品现货也出现飙涨,其对标的上市公司是否也会复制方大炭素的疯狂走势?

百川资讯提供的数据显示,在其追踪的304种商品中,除了石墨电极产业链外,钒相关产品、正丁醇,以及标志性稀土产品氧化镨钕位居7月涨幅位居前列,如钒铁价格7月便录得99.5%的涨幅。

继石墨电极后,钒铁也成为了卖方钢铁研究员推荐的重点。据不完全统计,7月31日一天,便有中泰证券、兴业证券(601377.SH)等4家券商发布相关研报。

“两栖化”选股

数据显示,7月,申万二级行业涨幅前三名分别为钢铁、有色、采掘,当期行业涨幅为17.35%、16.58%、12.31%。个股涨幅更可观,以有色行业为例,涨幅超过30%的个股高达16只。

市场追捧周期股,还是逃不出“业绩”二字。由于2016年初,商品市场见底,今年周期行业的业绩增长确定,产业与二级市场的联动性也在不断增强。

“去年供给侧改革启动后,很多行业供给端便出现缩减,而终端需求又相对比较恒定,所以,便出现从供过于求向供少于求的转变,供需缺口产生后,产品开启涨价周期。”现供职于成都一家私募的蒋竞松8月1日称,他兼具期货公司、证券公司从业经历。

据他介绍,从6月上旬,部分私募便开始放杠杆买入业绩相对确定的资源股。而由于具备期货从业经历,所以蒋竞松对行业环境变动十分敏感,并最终将标的锁定在了方大特钢(600507.SH)。

“选择方大,主要是看中公司螺纹钢占比高。由于螺纹利润处于高位,钢企为了保护高利润,所以将铁水调到螺纹生产上,使板材供给减少,于是板材价格也开始上涨。只要钢价跌不下去,钢企的高利润就会持续下去。”蒋竞松表示。

如他所料,方大特钢7月出现“连板”走势,当月涨幅达42.6%。

这并非个例,华南一位此前重仓沧州大化(600230.SH)的私募人士,同样有期货以及股市的交易经历,其表示,“一直都在关注钢铁、煤炭行业,之前也操作过煤炭股,后来看到沙钢集团高管拜访方大炭素,才意识到石墨电极供应可能出现问题,于是买入方大。”

他介绍称,虽然从供需的角度,仍看好石墨电极价格走势,但考虑到市场和监管风险,方大炭素停牌前已撤离部分资金。

8月1日晚,方大炭素公告称,炼钢用石墨电极需求量出现增长,但公司产能利用已饱和,短期内无扩产计划。

推荐新闻
评论推荐
头条图文

地址: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仙岳路456号永升海联中心4A

电话:18050128557 运营:厦门睿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闽ICP备1602369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