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头推动海洋核动力与高温气冷堆技术发展 相关概念股望爆发

2017-08-11 15:21:21 当代财经网

中国核电(7.69 +0.39%,诊股)公告拟与浙能电力(5.36 -0.74%,诊股)、上海国盛、上海电气(7.67 +0.52%,诊股)及江南造船出资设立中核海洋核动力发展有限公司,以促进我国海洋核动力装备产业化发展。

浙能电力公告拟出资1470万元与核建高温堆共同出资设立三门高温堆,公司持股49%,以共同投资开发、建设、运营三门高温气冷堆电站项目。

两大核电运营商均已启动海上浮动核电站工作,小型堆市场有望爆发

海上浮动核电站是小型反应堆与船舶的有机结合体,在我国,中核集团和中广核集团都开发了小型堆技术,主力堆型分别为ACP100和ACPR50S,二者均于2015年年底被纳入国家发改委能源创新“十三五”规划。2016年11月,中广核集团与东方电气(10.09 -2.23%,诊股)正式签署了ACPR50S压力容器制造协议,正式启动海上浮动核电站建设。我们研判,中核海洋核动力发展有限公司或将承担中核集团海上浮动核电站的投资、建设、运营任务,后续如成功设立,我国海上浮动核电站建设有望全面开启,从而带动小型堆市场爆发。

我们此前报告预计,海上石油钻井平台替代燃油发电供电或是短期主要驱动力,按照目前国内三大海上油田储量以及石油钻井平台动力需求,如果全部使用核动力替代柴油动力,并考虑小型堆在支持偏远海岛建设、进行极地航道开拓等领域具有较强优势,我们预计,未来近10年(至2025年底)小型堆总需求将达到30座左右(对应装机3GW),对应产业链投资额1500-1800亿元。

三门或建高温气冷堆,核电技术将向三代及以上持续过渡

我们认为此次浙能电力参与三门高温堆项目,表明三门后续核电建设有望采用高温气冷堆核电技术,印证此前我们对于我国未来核电技术将向三代及以上持续过渡趋势的判断。作为我国新型核电技术之一,高温气冷堆采用耐高温的陶瓷型包覆颗粒燃料元件,用化学惰性和热工性能良好的氦气作为冷却剂,用耐高温的石墨作为慢化剂和堆芯结构材料,具备固有安全性、发电效率高、系统简单、可模块化设计和建造等诸多优点,后续有望在国内新建及海外出口两方面均取得突破。

我们此前报告曾提及我国核电发展具有四大趋势:核电机组小型化、核电技术向三代及以上持续过渡、高端设备及材料国产化、核燃料后端循环短板补齐。中国核电设立中核海洋核动力发展有限公司,浙能电力参与三门高温堆建设,分别验证前两大趋势。据此建议关注小型堆及高温气冷堆主要推动方与投资方:中国核电、中国核建(10.72 -1.83%,诊股)、浙能电力;以及具备三代及以上核心设备制造能力厂商:浙富控股(4.62 -0.86%,诊股)、东方电气、久立特材(8.07 -3.24%,诊股)、南风股份(10.82 -0.64%,诊股)、上海电气、台海核电(23.60 -0.72%,诊股)等。

核电建设进度或低于预期;新机组批复进度或低于预期;行业估值中枢或出现下移。

核电概念股一览

中国核电(601985):A股唯一的纯核能发电公司,基本囊括了中国核工业集团全部核电运营工作。总市值约1100亿元。

上海电气(601727):是中国最大的装备制造业集团之一,公司业务涉及新能源装备、高效节能设备、工业装备和现代服务业四大领域。三大核电设备制造企业之一,目前核电业务占比不足6%。总市值约1100亿元。

东方电气(600875):三大核电设备制造企业之一,核岛和常规岛的主要设备供应商。核岛设备市场占有率是20%,常规岛市占率在50%,核电业务占比相对较高,总市值约250亿元。

中国一重(601106):公司主要从事钢铁、煤炭、有色、石油、冶金、核电等重化工业所需的重型机械设备的生产销售服务。公司是核电领域中国最大的核电压力容器制造商,核电大型锻造件龙头企业。拥有国产核电站反应堆压力容器80%的市场份额,国产核电锻件90%的市场份额。核电相关产品占公司收入大约10%-20%。公司现状经营不善。总市值约380亿元。

台海核电(002366):纯正的核电设备及材料供应商标的。公司主要产品为大型核电站核岛一回路主管道及主要泵壳(应流股份(603308))、机组消耗件、叶轮、爆破阀阀体铸件等核电设备,核岛主管道市占率第一,在冶炼和铸锻造技术等关键环节达到世界同类水平和国内先进水平。14年来自核电行业的销售收入占比83%,利润占比90%。公司向产业链下游延伸核电站废物处理。公司已经获得了制造处理核电站废弃物主设备的能力。总市值约200亿元。

推荐新闻
评论推荐
头条图文

地址: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仙岳路456号永升海联中心4A

电话:18050128557 运营:厦门睿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闽ICP备1602369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