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燃冰主题投资不断深化 可燃冰概念股个股详解

2017-08-28 10:24:31 当代财经网

中国可燃冰产业化的梦想正一步步照进现实。继5月18日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进行可燃冰试采获得成功,国土资源部、广东省政府、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近日签署三方合作协议,推进我国可燃冰勘查、试采和开采产业化进程,预计在2030年初步建成天然气年生产能力10亿立方米以上的资源勘查开发示范基地 。业内人士表示,可燃冰被各国视为未来石油、天然气的战略性替代能源,是世界瞩目的战略资源,对我国能源安全及经济发展意义重大。预计随着未来技术进步,可燃冰的开采成本将会进一步下降,中国可燃冰的能源消费比例将会得到提升。同时,中国海上可燃冰试采成功,对中国的油气设备与服务企业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预计此类企业将分享这一市场空间。

可燃冰来了

近日,国土资源部、广东省政府、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在北京签署《推进南海神狐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开采先导实验区建设战略合作协议》。未来,三方将联合建设神狐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开采先导实验区,加快推进产业化进程。下一步,三方将加大神狐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勘查力度,实施进一步的试采工作,同时将统筹天然气水合物产业布局,形成上游勘探开发、中游运输储备、下游综合利用的完整产业链。

国土资源部新闻发言人、地质勘查司司长于海峰表示,到2030年前,要在这个试验区里实现产能10亿立方米,使我国南海海域的天然气水合物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作用。

而这距离我国在神狐海域试采可燃冰获得成功才刚刚过去不足100天。今年5月18日,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宣布,我国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可燃冰试采实现连续187个小时的稳定产期,这标志着我国成为全球第一个实现了在海域可燃冰开采中获得连续稳定产期的国家。

从该事件的现实意义来看,一方面,这是我国也是世界首次成功实现资源量占全球90%以上、开发难度最大的泥质粉砂型天然气水合物安全可控开采;另一方面,可燃冰试采的突破为实现其商业性开发利用提供了技术储备,积累了宝贵经验,实现我国在这一领域由“跟跑”到“领跑”的历史性跨越。业内人士大多认为,我国可燃冰产业化进程由此将获得实质性提速。

商业价值巨大

可燃冰,学名天然气水合物,是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结晶物质。因其外观像冰一样且遇火可燃而被称作“可燃冰”或“固体瓦斯”。

可燃冰储量巨大,所含有机碳资源总量相当于全球已知煤、石油和天然气总量的两倍,被国际公认为石油、天然气的接替能源。目前,仅我国海域预测远景资源量就达到800亿吨油当量,而世界资源量约为2100万亿立方米,可供人类使用1000年。

世界各国也纷纷投入巨资开展可燃冰试采,竞争异常激烈,其中可燃冰研发活跃的国家主要有中国、美国、日本、加拿大、韩国等,此外,印度、越南、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国也制定了可燃冰试采计划。

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相比,我国煤炭消费占比较高,而煤炭能源具有高污染、低效率等特征,因此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亟待优化改善。国信证券分析师燕翔认为,如果未来可燃冰能够实现大规模开采,一方面可以改善我国的能源结构问题,解决当前过度依赖煤炭资源造成的空气质量等一系列问题,另一方面更能够减少我国能源供给的对外依存度,大幅提高中国在国际能源市场的话语权,确保国家能源安全。

并且,作为目前已知储量最大的替代能源,可燃冰还可以推动世界能源利用格局改变,其下游终端需求包括交通、冶金、电力、轻工等行业,其中包括内燃机、汽车、炼钢、热处理、印染、纺织等诸多领域。

据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李金发预计,2030年以前,我国将实现可燃冰的商业性开发。在此之前,根据国土资源科技创新规划,“十三五”期间,通过研制深远海油气及可燃冰勘探开发技术装备,我国将推进大洋海底矿产勘探及海洋可燃冰试采工程,力争2020年实现商业化试采,研制成功全海深潜水器和深远海核动力浮动平台技术。

推荐新闻
评论推荐
头条图文

地址: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仙岳路456号永升海联中心4A

电话:18050128557 运营:厦门睿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闽ICP备1602369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