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代基因测序仪研发成功 基因测序概念股有望爆发小宇宙

2017-09-05 11:21:14 当代财经网

自主研发全球第三代基因测序仪

“我回国创业的想法就是,创立一家技术上全球领先的科技公司。”在斯坦福大学完成博士后研究员的工作后,贺建奎回到南方科技大学一边教学一边创业。

历时3年的艰苦攻关,贺建奎带领瀚海基因团队自主研发的、用于临床的第三代单分子测序仪GenoCare原理样机在去年正式发布。今年7月31日,瀚海基因在深圳举行成果发布会,宣布该仪器在光学以及生化试剂方面取得了关键技术突破,可以直接读取患者最原始的DNA或RNA分子序列,大大改善临床基因测序的成本、速度和质量。

“将单分子荧光技术用于基因检测领域是一大创新。瀚海基因GenoCare测序仪的核心技术,就是单分子荧光测序。”贺建奎告诉记者,此项技术使用全内反射成像方法,能够实现对单个荧光分子的检测,无需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成本大幅度下降。

贺建奎举了个例子,来对比第二代与第三代在技术上和成本上的差异。“就好比我们要研究萤火虫,第二代技术无法实现对单个萤火虫的研究,需要把成千上万只萤火虫聚焦在一起,通过夜空中的发光来研究;而第三代技术直接可以对单个萤火虫进行研究。两者的研究成本可想而知。”

日前中美科学家联合在BioRxiv上发表的论文,首次展示了使用瀚海基因GenoCare第三代单分子测序仪完成了大肠杆菌的基因组测序,准确率达到99.7%。这意味着瀚海基因GenoCare成为目前全球准确率最高的第三代测序仪,也是唯一用于临床应用的第三代测序仪。

而根据南科大、美国莱斯大学、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和瀚海基因公司的科学家们共同做了一个研究,他们将美国illumina二代测序仪和瀚海基因GenoCare三代测序仪并行比较了大肠杆菌的测序数据,结果表明GenoCare三代测序仪基因组与illumina测序仪的结果的一致性达到99%。

此前,基因测序设备及配套生物试剂基本上被国外企业垄断,国内市场严重依赖进口,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瀚海基因这匹“黑马”杀出,让中国基因测序技术打破了发达国家的技术垄断,国内可以不再依赖进口设备。

目前,瀚海基因拥有发明专利60多项,其中有15个PCT国际专利,公司估值超过15亿元。据贺建奎透露,公司正在计划新一轮融资。

回国创业中途两次险些失败

贺建奎的创业经历,与他在斯坦福求学息息相关。

在斯坦福大学求学时,贺建奎的导师斯蒂芬·奎克教授不仅是世界上首个第三代单分子测序仪Helicos的发明人,拥有美国“四院院士”的头衔,还是一位拥有12家公司的著名企业家。

“斯坦福是一个创业氛围很浓的高校,而且高校产学研结合非常好。当时,我就在思考回国后也是否可以效仿斯坦福的高校创业模式。”贺建奎回忆说。

2012年,贺建奎完成斯坦福大学博士后研究员的工作,刚好南科大的校长带队来斯坦福招聘高新人才。贺建奎了解到,南科大创新体制机制,鼓励教授创新创业,支持教授每周有一天在企业服务,明确教职工可以获得以职务发明及技术作价入股企业进行转化收益的70%。

“南科大鼓励教授创业的这种体制在国内是很创新的,而且对于教授在公司上班时间以及股份等学校有明文规定。”贺建奎告诉记者,这对于创业的教授来说非常重要,这是高校以及社会的认可。

不过,由于测序仪研发技术难度较大,贺建奎瞄准的第三代基因测序仪项目在2013年启动之初并不被业界所看好,中途两次险些失败。

贺建奎回忆,第一次是刚创业的时候,早期拿不到风投资金。“当时高校教师兼职创业的案例并不多,风投普遍不看好。后来我们找了个朋友投了100万元,作为天使资金。”第二次是天使轮之后,需要更多资金来研发测序仪。很多业界人士认为,在技术上没办法实现,因此很多风投不敢跟投。

面对挑战,贺建奎想到了用股份和顾问费的方式邀请包括斯蒂芬·奎克等多位全球顶尖专家提供帮助。在贺建奎看来,这是瀚海基因商业化落地很重要的一个原因。“通过股份和顾问费的方式邀请多位全球顶尖专家加盟,可以少走很多弯路。中国基因测序仪的发展时间太短,美国已经有30年的经验。站在巨人肩膀上,无论时间、人力还是财力都大大减少了。”

在成功研发出第三代基因测序仪之后,风投纷纷向瀚海基因抛来橄榄枝。从最早的100万元天使投资开始,经过5轮融资,瀚海基因总共募集了2亿元。

推荐新闻
评论推荐
头条图文

地址: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仙岳路456号永升海联中心4A

电话:18050128557 运营:厦门睿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闽ICP备1602369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