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由贸易港方案正完善和报批 上海自由贸易港概念股个股有望受益

2017-11-01 15:24:58 当代财经网

上海市交通委副主任张林昨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上海自由贸易港方案正在完善和报批过程中,其建设必将对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发挥更大作用,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新引擎。

过去5年,上海着力推动国际航运中心绿色发展、智慧发展,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具体取得了哪些成果?张林认为,可以从海港枢纽建设、国际航空枢纽建设、邮轮港建设三大板块进行盘点。其中,海港枢纽板块最引人关注的是洋山深水港四期码头的建设。今年年底,洋山深水港四期码头将开港试运行,成为全球最大规模、自动化程度最高的港区,港口的集装箱从港区装卸到码头运输、仓储均将实现自动化运作,生产作业实现零排放。

上海国际港务集团副总裁方怀瑾表示,洋山四期整个集装箱码头全部建成后,港口通过能力将达到630万标准箱。洋山四期工程能够达到的运营效率将比传统码头高很多。预计明年基本能够实现400万标准箱的吞吐能力。此外,上海港在“智慧港口”等方面也进行了很多探索。

在上海财经大学自由贸易区研究院副院长孙元欣看来,形成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的港区一体运作模式是上海自由贸易港追求的目标之一。上海港呈现出的港口联动、海铁联动、自动化机械、智能化信息系统等,都将是上海建设自由贸易港的先天优势。

国际航空枢纽方面,上海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数据显示,2016年,上海浦东和虹桥两个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1.06亿人次,在全球城市中排名第四,浦东机场货邮吞吐量连续9年排名全球机场第三。同时,航线网络辐射能力不断增强。

一位业内人士对上证报记者表示,上海港和上海两大机场的效率提升,将为未来上海自由贸易港的高效运作打下扎实基础。

上海“十三五”规划提出,要提高国际航运中心综合服务能力,优化提升国际集装箱枢纽港功能,到2020年,集装箱吞吐量预计达到4200万标准箱左右。巩固提升亚太航空枢纽港地位,到2020年,预计旅客吞吐量达到1.2亿人次左右,货邮吞吐量达到400万吨以上,机场中转旅客比例达到15%以上。

业内人士认为,上海在绿色航运和智慧航运方面的不断探索,以及上海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助力,将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谱写新蓝图。

中泰证券表示,非常看好自由贸易港建立过程带来的相关行业的投资机会,主要涵盖上海本地的地产、商业、物流、贸易转口、旅游以及上海本地的一些制造业等领域的公司,主要从三个方向选择投资标的,一是业绩好、直接受益自贸港建立的上港集团(8.10 -6.25%,诊股)、外高桥(18.86 -2.73%,诊股)、华贸物流(11.01 -5.57%,诊股)等,二是当年上海自贸区主题中表现较高的个股,如长江投资(17.03 -4.33%,诊股)、申达股份(9.92 -1.98%,诊股)等,三是其他自贸区的港口股,如广州港(7.06 -1.26%,诊股)、珠海港(10.13 -1.65%,诊股)、盐田港(8.63 -1.03%,诊股)、天津港(11.29 -1.05%,诊股)等。

个股解析:

上海临港:上海市属优质园区平台,科创中心建设标兵

上海临港 600848

研究机构:安信证券 分析师:陈天诚 撰写日期:2017-06-27

两次资产注入,实现集团上海四个园区上市。公司原名自仪股份,是由上海临港集团旗下专业从事产业载体开发运营的上市公司1)2015年底首次注入,实现借壳上市:首批注入上市公司的园区资产包括松江、康桥、南桥3个园区资产。临港集团注入时承诺5年内注入漕河泾和浦江两个园区,以及在3年内将已处于筹建阶段的桃浦智慧城、盐城园区、海宁园区注入上市公司平台,以解决同业竞争问题。2)2016年6月,集团首次履行上市时承诺。上市公司通过本次交易新增浦江园区项目,获得98.4万方的权益可租售建面。根据公司年报,本次拟注入资产2016年实现归母净利润为1.09亿元,按本次交易价格计算PE 15X,低于上市公司今年以来平均水平。

业绩亮丽,在手188万方优质园区资源。根据公司2016年年报。公司共实现营收18.0亿元,同比+12.1%(一季报同比+49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03亿元,同比+20.2%(一季报同比增16倍);截至年末,公司在开发面积91万方,土地储备63万方,公司总在租面积34.5万方,合计拥有优质园区可租售资源188万方。

背靠临港集团,上海“自贸区”和“科创中心”建设的战略主体。上海临港产业区是上海规模最大的产业开发项目,待开发资源最丰富,承接重大战略性项目的可能性最大。临港集团是唯一市属园区地产集团,是临港产业区及漕河泾开发区的开发主体。作为是上海建设“全球科创中心”和“自贸区”战略的重要载体。根据公司公告,临港集团目前从事土地一级开发业务,代政府行使相关非市场化业务职能。

公司土地获取与集团行政职能密不可分(与一级开发及招商引资、园区规划联动),潜在资源可观。

投资建议:近期彭 博社及路 透社报导了“特斯拉落户临港产业区”的传闻,特斯拉方面也有透过媒体回应,但目前中方尚未有任何代表发布正式公告,也不明确落地具体位置。6月22日晚,公司发布公告称截至目前,本公司未与特斯拉公司进行过接触,亦未与特斯拉公司就其在中国建厂事项有合作意向,并且未签署任何协议。

我们不妨作两方面假设,1、假设特斯拉如传闻落地:公司除了有土地资源增值和租金增值预期外,也存在股权合作的预期。但由于之前合资车企主要是车企之间的股权合作,比较少车企和非车企合作,如若参与特斯拉合资公司投资,对公司业绩贡献弹性非常可观。若未有参股合资公司,上市公司是集团主要二级开发主体,未来预计将参与到特斯拉整车厂的规划、设计、建设中去,是本次投资的最大受益者之一。2、本次传闻并无实质进展:目前特斯拉已经官方回应正与上海市政府探讨建设工厂的可能性,即便落地进展不如预期,仍并不能否认临港产业园在全国有独一无二的价值,相信市场对该区域土储价值会有重新认识,值得持续跟踪。

风险提示:国企体制僵化,业务推进缓慢,资源获取能力低于预期。

推荐新闻
评论推荐
头条图文

地址: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仙岳路456号永升海联中心4A

电话:18050128557 运营:厦门睿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闽ICP备1602369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