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转机比预想来得快 五大行上半年日赚30亿

2017-09-01 15:21:47 当代财经网

上市银行上半年成绩单已全部亮相。从这份成绩单看,中国银行业整体表现不俗,尤其是国有大行,主要经营指标持续向好甚至超预期。就拿外界最关心的净利润来说,四大行实现触底反弹,均摆脱此前1%左右的低增速,显著提高。

对于上半年的经营表现,工行董事长易会满欣喜地说:“上半年经营情况良好,交出了一份好于计划、好于同期、好于预期的中场成绩单,这是自2014年以来比较亮丽的半年报。”

转机总是来得比预想快。回想去年,某国有大行行长在集团内部大会上曾感慨,“银行现在是过紧日子,今后可能要过苦日子”。现在看来,很可能“苦日子”还没有来,“紧日子”已开始逐渐远去。

一个问题随之而来,为何今年银行业业绩表现不俗?从记者参加的四大行业绩发布会来看,四大行高管对今年业绩回暖给出了类似的答案。总结来说,这既有当期的因素在支撑业绩向好,也有中长期因素在“显威”。

从当期因素看,今年以来外部经济持续向好极大地刺激了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加之市场流动性波动抬高融资成本,企业在债券融资和信贷融资之间更倾向于选择后者。也就是说,今年上半年银行对实体经济的贷款增速明显提高,新增贷款多了,银行的利润自然也水涨船高。另一方面,得益于降息对存贷款重定价负面影响的基本消化,以及银行的净息差逐季提升,这也带来银行利息收入的增长。

从中长期因素看,银行业绩转好,也是因为此轮经济下行周期以来,银行主动加快转型的成效显现。这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此前面对不良资产不断暴露的压力,银行通过多年加强风控管理、大力化解不良资产等“组合拳”,有效遏制了资产劣变的加速态势。尤其是大行,已经看到明显的资产质量企稳向好的信号,银行的不良率、逾期率、剪刀差等关键指标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甚至有银行高管喊出了“不良基本见底”的豪言。

另一方面,面对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的压力,银行近几年多措并举降低成本费用,成本收入比持续下降是净利润增长的一大重要因素。农行副行长张克秋就说,此前在成本调控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农行逐项分析成本压降的空间,上半年农行成本收入比较去年末下降了1.7个百分点。可别小看这一两个百分点的变化,对于总资产在10万亿级以上的大行来说,这一两个百分点的变化足以带来几十亿的净利润。

对于未来银行的经营趋势,不少银行高管预期乐观,毕竟上述影响因素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还会持续发力。更为重要的是,在强监管、防范资金脱实向虚的作用下,银行业回归本源、规范发展,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有利于促进金融业与实体经济的良性互动。可以说,银行业健康发展的春天正在来临。

净息差好转,负面影响逐步释放

五大行发布的上半年年报数据中,最为抢眼的是利润增速大幅提升。

从净利润增速看,中行上半年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1037亿,同比增11.45%,净利润增速已经重回两位数。

工行、建行、中行、农行的税后净利润分别增长2%、3.81%、3.02%以及3.44%,其中建行、中行、农行的税后净利润同比增速均在3%以上,相比去年底1%左右的增速有明显反弹态势。

对于上半年净利润增速上升,利息净收入大幅增长占大行收入结构大头。农业银行上半年利息净收入2113.23亿元,同比增加123.66亿元。而建设银行利息净收入较上年同期增加68.64亿元,增幅3.25%。

多位大行高管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息差好转是今年上半年大行利润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四大行中,中行息差环比均上升了8个基点。工行息差环比上升4个基点。建行与农行息差分别上升3个基点。

此外,虽然各大行净息差同比仍然下降,但已经反映出逐季好转态势。中行今年上半年净息差较去年上升1个基点达1.84%,还原营改增因素后较年初上升5个基点。

中国银行副行长、首席信息官张青松在发布会上称,净利息收入是中行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对中行来说,净息差改善1个BP,就能转化为利息收入超20亿。全年看,息差会稳定向好。

张青松认为净息差改善的原因有以下几个:第一,息差改善取决于宏观政策变化。从资产端看,今年人民币市场利率稳步上升,银行债券投资等市场化资金运用收益率上升。从境外来看,美联储加息推升海外资产收益率,境外资产已经连续两个季度环比提升幅度超10个基点。从负债端看,过去两三年,处于降息通道,银行受到存款定价影响,今年上半年,负面影响逐步释放,境内人民币存款负债成本下降。

推荐新闻
评论推荐
头条图文

地址: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仙岳路456号永升海联中心4A

电话:18050128557 运营:厦门睿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闽ICP备1602369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