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军民融合高级别会议召开 关注军民融合概念股

2017-06-21 10:19:28 当代财经网

二、中国军民融合发展状况:

政策扶持强力推进,弯道超车高度可期

2.1发展历程:

政府主导逐步开放,市场调控渐成主流

我国军民融合演变可分为四个阶段。我国军民融合经历了萌芽阶段、起步阶段、稳定发展阶段与优化发展阶段四步。由于国防科技工业特殊性和保密性,我国军民融合的进程呈现出局部性和缓慢性,并且需要政府发布相应政策和法律引导而实现。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变化,军民融合的过程开始由计划导向向市场调控转化。

军民融合:政策红利持续释放 两大产业打造万亿市场

2.2政策支持:

扶持措施层出不穷,制度框架雏形初现

由于我国党政分设、军政分设的体制特性,我国国防科技工业整体机构及变动情况较为频繁,历史上一共经历军队管理、军队为主、政府为辅和政府管理三个阶段,并最终形成了中央军委和国务院两个平级单位为主的组织结构。

军民融合:政策红利持续释放 两大产业打造万亿市场

政策频出合力打造军民融合制度框架。当前,我国军民融合领域已初步形成了涵盖顶层法规、实施办法以及承制目录“三位一体”的制度框架,为鼓励、支持和引导民口企业参与国防建设提供了政策法规依据。宏观层面,《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国防科技工业“十三五”规划总体思路》等顶层设计文件均将军民融合上升至战略高度;微观层面,税收优惠、扩大武器装备许可资格发放范围、统一技术标准等针对民企的利好政策业已相继出台,持续不断的政策支持已促使许多民营企业进驻国防军工供货体系。

军民融合:政策红利持续释放 两大产业打造万亿市场
军民融合:政策红利持续释放 两大产业打造万亿市场

2.3发展成果:

自上而下强力推进,军民融合结出硕果

我国军民融合结出丰硕成果。2009年至今,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防科工局已编制发布7期“军转民”目录和“民参军”目录,应用成效评价表明,两个目录已成为拓宽军民信息交流渠道、推动优势技术与产品双向转化的重要方式。另外,我军积极探索在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过程中引入民用技术的方式并已取得丰硕成果,“全军武器装备采购信息网”累计发布信息5000余条,实现军地需求对接1.5万余次,截至2016年3月,全国国已有1000 余家民口企业获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比“十一五”末增加127%。

地方政府积极推进军民融合,区域带动效应显现。截至2012年底,我国已有20个省(区、市)出台了结合产业发展规划或军民结合实施意见;20个省(区、市)设立了军民融合专项资金或通过其他渠道支持军民结合产业发展,资金总额达16.6亿元,同比增长33.5%。典型省市中,江苏省实现军民两用科技项目支持600余项,300 余家民营企业通过保密资格认证、200 余家民营企业取得了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河北省同样有77家民口配套企业获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保密资格,并预计2018年承担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和军工涉密业务咨询服务的民口企业要达到200 家以上;传统军工强省四川、湖南、陕西、黑龙江等地,也正在积极探索依托自身传统优势,培育和引导优势民营资本参与国防建设的道路。

军民融合产业基地各处开花,合理布局集群效应显著。自2009年起,工信部积极开展国家级军民融合产业基地的培育和认定,推动军民融合产业集聚化、规模化发展。截至目前,已在陕西、湖北、湖南、四川、贵州、内蒙古、北京、上海、甘肃等地,分8批认定和挂牌了32个国家级军民融合产业基地。随着工作的深入开展,基地布局更为合理,示范带动效应明显。

军民融合:政策红利持续释放 两大产业打造万亿市场

我们认为,鼓励军工集团军转民的意义与作用主要体现如下两个方面:

1、利用先进军用技术支撑工业转型升级。国防科技工业是科技和人才密集的高技术产业,是国家先进制造业和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力量,在促进工业领域技术创新、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历史证明,最先进的技术往往产生或首先应用于国防科技工业,如计算机技术、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等军用技术应用到民用领域后,都催生出规模庞大的民用高技术产业。推动军用技术向民用领域扩散,能充分发挥军用先进技术的引领作用,突破制约产业优化升级的关键核心技术,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民用高新技术产业群,为我国工业转型升级提供重要支撑。

2、助推传统军工企业从“输血”向“造血”转变。传统军工企业长期发展主要依赖国家投入科研费用和进行固定资产投资,仅依靠军品科研任务合同经费,难以保证军品任务完成,所以国家在给予各种优惠政策外,还要进行大量的保障条件和军工技改的投入,一直处于“输血”状态。军转民可为传统军工企业拓宽收入来源,利用较高的技术壁垒取得较好效益,解决军工集团事业单位改制后的生存问题,实现从“输血”向“造血”转变,减轻国家负担。

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国防科技工业的意义和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1、有助于“小核心、大协作”的国防科技工业体系建设。现代武器装备系统日益复杂,重大装备的协作配套单位经常高达数千家。只有充分发挥包括民间资本在内的全社会大协作,才能更好的满足武器装备科研生产的需求,也有助于军工企业更加集中精力的进行核心能力建设。典型范例如高德红外(18.86 -0.21%,诊股)的红外夜视产品、银河电子的智能电源系统、海特高新(10.68 +3.79%,诊股)的电子控制单元等产品均已在军品配套任务中发挥效用。

2、有利于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在新兴领域的技术优势。改革开放30多年来,民间资本与民营企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和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信息技术、智能装备等新兴领域经常扮演着领先潮流、甚至是填补国内空白的角色。而在军用智能机器人(19.26 +0.89%,诊股)、军用导航芯片与终端、军用嵌入式系统等领域,民营企业大幅领跑国有企业,甚至正在形成新垄断的趋势。

3、有望对国防科技工业领域的改革形成倒逼的力量。民间资本参与范围的不断扩大势必会对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与采购的公平性和竞争性提出更高的要求,从而倒逼武器装备采办、科研体系及制度规范的进一步改革,同时也将对现有军工企业的管理效率和内部治理水平的提升产生正面刺激作用。

军民融合进程伊始,潜力无限大有可为。国防科大《中国军民融合发展报告2014》显示,目前我国的军民融合度在30%上下,正处于军民融合发展初期向中期迈进、由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推进的阶段。反观军民融合体系的领先者美国,其民营企业已囊括90%以上的国防军工订单,我国军民融合还有相当辽阔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潜力。

推荐新闻
评论推荐
头条图文

地址: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仙岳路456号永升海联中心4A

电话:18050128557 运营:厦门睿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闽ICP备1602369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