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有望开启央企+国企重组先河 山西国企改革概念股龙头解析

2017-09-14 10:23:13 当代财经网

在煤价回升的2016年,山西七大煤炭集团却积重难返。2016年,它们合计实现营业收入9366亿元,同比下降14%,利润总额尽管增长128%达16.9亿元,但仍亏损34.6亿元。

股权结构单一问题也很严重。省国资委下属22家国有企业中,19家是国有独资企业;18家省属国资控股的上市公司中,省属国企持股平均比例达到了44.18%。

此外,金融风险也十分明显。据天风证券统计,山西国企的资产负债率自2009年以来连续上升,由2009年的67.3%上升至2016年的79.43%,远高于全国国有企业的平均水平。

在资产负债率上涨的同时,山西省国企的流动比例还连续下降,使得偿债能力进一步恶化。“负债率上升、 偿债能力恶化表明山西省国企目前的经营状况不佳,急需改革增添活力。”天风证券在报告中指出。

“央企入晋”新模式

山西省有重组整合的“基因”,如今的七大煤炭集团便是一系列改革重组的成果。

2013年,山西煤销集团与山西国际电力集团合并成立晋能集团,实现了煤电一体化的纵向并购;2016年,晋煤集团又与山西国际能源集团再次合并,成立晋煤国际能源集团,进一步完善煤电一体化产业链建设。

山西省也在文件中多次提及兼并重组的概念。2017年5月发布的《关于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指导意见》指出,“坚持突出主业推动整合重组”;《山西省煤炭工业“十三五”规划》则提出,在晋北、晋中、晋东三个大型煤炭基地内,以大型煤炭企业为主体,按照“一个矿区原则上由一个主体开发,一个主体可以开发多个矿区”的原则,加大资源整合、兼并重组力度。

整体而言,山西的煤炭企业有“大而不强”的特点,重组的空间很大。

根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评比的2017年中国煤炭企业50强名单,山西省7大煤企集团全部入围前20名,其中5家集团入围前10,占据半壁江山;但是“分治”之下,单个企业表现并不突出,营收最高的同煤集团、焦煤集团仅分别排名5、6之位。

从产量上来看,山西煤炭也看不出特别的规模。2016年,神华集团煤炭产量4.3亿吨,山西省七大煤企之首的同煤集团产量仅为1.2 亿吨,远难望其项背,而同煤集团是山西省唯一一家产量过亿的煤企。

李锦对记者表示,一般而言,央企重组有三种模式,一是横向整合,“合并同类项”,二是纵向整合,打通全产业链,三是“上下”整合,即央企重组地方国企。从山西的实践看,前两者均有所涉及,而刚刚发布的《意见》则更多属于第三类的模式。

“因为钢铁、煤炭行业的分散度太高,地方国企不一定有整合能力,所以只有适当借用央企的力量。”李锦称,目前为止,这种模式还没有正式落地,山西有望开启“央企+国企”的重组先河。

事实上,央企和山西国企的渊源很深,“央企入晋”的提法也不止一次了,不过,此前主要是涉及项目投资与战略合作。今年5月,便有62家央企负责人携项目入晋投资,总投资额达1282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央企重组国企也需注意以效益为重心,李锦强调,不能笼统地、没有选择地去做重组,否则“包袱会很大,背不动”。“一是要负债率低,二是要经营好,亏损太严重的不能要。三是要符合央企自身结构调整的方向。”

推荐新闻
评论推荐
头条图文

地址: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仙岳路456号永升海联中心4A

电话:18050128557 运营:厦门睿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闽ICP备1602369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