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题点军工站在历史新起点 军工概念股望爆发

2017-10-20 14:24:26 当代财经网

中航黑豹:发布重组草案,沈飞上市稳步推进

类别:公司研究 机构: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赵晨 日期:2017-04-12

公司发布重组草案,方案微调后继续推进沈飞上市

草案中重要变化包括:(1)资产沈飞集团100%股权价格评估为79.79 亿元(预案中预估值73.11 亿元);(2)调整配套融资定价基准日,配套融资不超过16.68 亿元且发行股份数量不超过本次发行前上市公司股本总额的20%即6898 万股(原方案中无股份数量限制)。仍以8.04 元/股为发行价购买资产,收购资产发行股份数量由预案中9.09亿股增加至9.93亿股, 公司现有股本3.45 亿股,再按上限考虑融资需增发的6898 万股,重组完成后总股本合计约14 亿股。

沈飞核心产品进入列装高景气通道,未来高成长可期

做为拟注入上市公司的军机总装资产,沈飞2016 年收入大幅增长22%,我们认为其新产品正进入批量列装的高景气通道。当前我国空军四代战斗机歼11、歼16、舰载机歼15、五代战斗机歼-31 均由其生产,在我国空军由国土防空向攻防兼备型转变、海军由近海防御型向近海防御与远海护卫型结合转变的战略背景下,我们认为沈飞业务将继续保持高增速。

垄断地位、稀缺性、流通盘小及被动配置需求带来估值溢价

(1)市场按照沈飞盈利规模与中航飞机对标,我们认为按PS 估值更为合理。我们认为,军品总装类企业由于受军品成本加成法限制,其利润释放受到一定扭曲,而销售收入则绝对真实,按PS 估值更为合理,即生产数量更多或销售额更大的飞机制造公司更值钱,而沈飞的高增速为其带来估值溢价。(2)重组后流通股本稀缺、将大概率做为军工权重股,均带来估值溢价。重组完成后,除中航工业及其关联方和华融外,其他股东持股约20%;公司完成重组后,做为A 股稀有的纯正军品总装公司且市值体量较大,成为军工指数权重股是大概率事件,将带来一定被动配置需求。

草案发布消除对重组进程疑虑,上调目标价至40元/股,维持增持评级

沈飞核心产品进入列装景气通道,我们预计2017-2018 年备考销售收入预测为204、241 亿元。公司微调重组方案后,重组继续稳步推进,市场此前担心受再融资新政影响重组可能受阻,此次草案发布消除这一顾虑。我们上调目标价至40 元/股,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重大资产重组的不确定性;军品交付结算的季节性波动。

四川九洲:价值与改革兼备的地方军工龙头

类别:公司研究 机构: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赵晨 日期:2017-01-11

九洲集团唯一上市平台,空管、物联、数字电视三足鼎立。

公司是四川九洲电器集团下属唯一上市公司,2015年完成对集团下属九洲空管和九洲信息两家公司的收购,形成空管、物联网、数字电视三大核心业务板块,相关产业均受到国家政策大力支持。

民品业务发展稳健,军工产业极富潜力。

民品领域,做为我国数字电视领域机顶盒研制一线企业,抓住通信运营商“宽带+视频”的发展机遇,大力推进通信、数据终端和光器件业务,先后中标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等IPTV智能机顶盒采购项目;此外,公司与华为公司合作进一步深化,通信终端项目稳健增长。军工领域,九洲空管是国内最早研制空管产品企业,为国内唯一、世界第四家自主研发防撞系统的企业,空管机载产品占国内军航市场份额达80%。未来一方面受益空军武器装备升级换代和加速列装,另一方面随通航产业发展持续推进,公司的二次雷达以及ADS-B产品将从中持续受益。九洲信息航材信息管理系统已在空军、海军、陆航部署,2015年底与军方某部签订8616万元军事信息化设备及服务合同彰显公司实力。军事物流信息化作为部队信息化建设重要一环,预计未来需求将快速增长。

有望持续受益九洲集团国企改革。

九洲集团是地方军工国企的佼佼者,主要产业包括军工、空管、北斗导航、三网融合等,尤其二次雷达业务全国领先。集团2015年收入达205亿元,为同期上市公司6倍以上,并提出2020确保500力争1000亿元。集团2015年12月提出深化国企改革方案,明确提到:“改组九洲集团为具有国有资本投资运营性质的集团公司,努力争取集团资产证券化率到2020年达到60%(目前约30%),创新设计激励约束制度方案推进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等一系列国企改革规划。我们认为,公司作为九洲集团唯一上市平台,未来有望继续受益集团国企改革推进。

投资建议。预计2016-18年EPS分别为0.24、0.31、0.37元,目标价15.3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军品订单大幅波动;通航发展低预期;国企改革进度低预期。

中航电子:业务结构进一步优化,长期受益于资产整合

类别:公司研究 机构: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胡正洋,真怡,赵炳楠 日期:2017-03-21

核心观点:

业务结构进一步优化,盈利能力显著增强。2016年公司业务重心进一步向盈利能力更强的航电业务靠拢,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增长23.03%。分行业来看,航电业务收入58.53亿元,占比已达到98.5%,同比增长3.47%,毛利率为32.94%;纺织设备业务收入0.81亿元,同比下滑41.1%,毛利率仅为2.16%。

航电业务于军民两方面稳步推进。2016年公司收入的增长主要源于航电业务的稳步发展。公司于防务航电方面生产任务圆满完成;民用航空电子方面,受益于大飞机C919及其他民用市场需求的增长。分产品来看,飞机参数采集设备、航空照明系统、调光系统收入分别增长27.12%、103.75%、36.26%;飞机定位导航设备、飞机航姿系统、飞机告警系统、驱动作动系统分别下滑39.51%、33.34%、11.15%、18.6%;其他项目基本持平。

定位于航电系统平台,受益混改及研究所改制。公司作为中航工业集团航电板块资产整合平台,已于2014年公告托管协议,全面托管航电系统公司(包括自控所、计算所、上电所、雷电院、电光所五家研究所)。随着科研院所改制方案的明确,公司有望受益于资产证券化的进一步推进。

盈利预测及投资分析

预计公司未来三年EPS分别为0.31/0.35/0.39元,对应当前股价的PE为64/57/50。公司是中航工业集团重要航电系统平台,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军品采购的不确定性;民品干线飞机性能的不确定性。

推荐新闻
评论推荐
头条图文

地址: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仙岳路456号永升海联中心4A

电话:18050128557 运营:厦门睿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闽ICP备1602369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