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燃料电池车或2020年迎爆发期 氢燃料电池概念股龙头前景广阔

2017-10-25 14:45:26 当代财经网

国家研究制定燃油汽车退出时间表,谁会成为燃油车的替代者?除了当前大热的锂电,一种更高效、更清洁的能源开始成为产业界的新宠,就是氢能源。这个被称为“汽车动力终极解决方案”,在经历了商业化破冰之后,正日渐进入与资本的热恋期。但业界普遍认为,受技术因素及社会普及推广等因素制约,预计最早2020年之后才会迎来全面爆发期。

行业旧爱

提到新能源汽车,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锂电池车。当前市场上大规模商用的也是以锂电为动力的纯电动车。

事实上,新能源汽车动力中,氢燃料车的优点更为明显。它突破了三元电池的能量密度限制,具有能量密度高、续航里程长、零排放且无废电池二次污染等特点。

对于行业人士而言,氢燃料电池技术并不算新鲜,堪称行业“旧爱”。它的发展其实比锂电池要早。目前,氢燃料汽车分为两类:一类是燃氢汽车,只需要对现有内燃机稍加改进,就可以直接燃烧氢气,利用上氢气高出汽油三倍的热值;第二类则采用氢燃料电池的,与现有纯电动车结构类似,使用电机驱动汽车,相比普通电动车,氢燃料的优势在于续航里程更长,加氢时长预期仅需3~5分钟。

目前,日、美、德等均在发展氢燃料汽车产业,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被认为全球氢能源产业发展最好的区域之一。美国能源部曾列出全国的氢燃料公共加注站,其中超过90%的加氢站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境内。但是现阶段加州已经有数百辆氢能源汽车,加氢站建设基本满足车辆州内行驶燃料补充需要。

我国已初步掌握了燃料电池关键材料、电堆、动力系统、整车集成和氢能基础设施的核心技术,基本建立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系统技术平台,实现了百辆级动力系统与整车的生产能力。

氢燃料电池类产品其实也早有应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上汽集团(32.76 -0.12%,诊股)与同济大学共同开发了20辆燃料电池汽车作为赛时公用车。深圳大运会期间也曾有数辆氢燃料电池车投入运营。但随着活动的结束,氢燃料电池产业化未能大规模实现,加氢站的运营也一度停摆。据工信部公布数据,2015年全国燃料电池汽车产量仅有10辆。

氢燃料电池多年未能成气候。原因则有多种,首先是技术发展仍存在瓶颈。当前国内在燃料电池的核心技术方面仍比较薄弱,且起步较晚。其次,配套建设跟不上、商业化环境缺乏以及国家在电池发展路径选择等等多重原因,导致氢燃料电池的商业化姗姗来迟。

政策加码

虽然起步较晚,但是从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频频表态来看,近年来氢燃料电池产业政策明显加码。

今年6月,第十九届中国科协年会上,科技部部长万钢表示,氢具有来源广泛、大规模稳定储存、持续供应、远距离运输、快速补充等特点,在未来车用能源中,氢燃料与电力将并存互补,共同支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必须加强协同创新,加快推动氢能燃料电池产业全面发展。在10月20日万钢视察企业时再度表示,中国氢燃料汽车产业需要形成顶天立地、铺天盖地的行业态势。

根据《中国制造2025》对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的规划,2020年生产1000辆燃料电池汽车并示范运行。2025年的目标是实现加氢站等配套基础设施的完善,有专家预计,到2030年国内燃料电池和氢能的大规模推广应用,届时氢燃料电池的年销量规模可达百万以上,相关设备投资规模达到500亿元。

目前,各地也正积极推动燃料电池发展。2017年9月,上海首个氢能源基础设施投资建设运营平台成立,力争在3至5年内建成“环上海加氢站走廊”。同月,上海发布《上海市燃料电池汽车发展规划》,规划到2020年,上海将聚集超过100家燃料电池汽车相关企业,于2025年建成50座加氢站,到2030年实现燃料电池汽车技术和制造总体达到国外同等水平,上海燃料电池汽车全产业链年产值突破3000亿元。

记者从深圳市发改委获悉,深圳也将根据燃料电池汽车研发及产业化进度,适时开展加氢站建设及燃料电池公交车示范运营,组织制定相关技术标准。此外,北京市政府也表示将在近期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将对燃料电池等多方面进行推广及引导性政策。

值得一提的是,当前,国家对新能源电动汽车的补贴以20%的平均速度退坡,但对于燃料电池的补贴不但没有退坡,还保持着较大的倾斜力度,补贴政策将一直持续到2020年之后。与此同时,燃料电池发展的安全问题和行业标准、生产成本也正在不断变化升级。厦门理工大学中国未来巴士系统研究中心首席专家王健认为,氢燃料客车的商业化前景已经悄然来临,发展前景越来越清晰。

推荐新闻
评论推荐
头条图文

地址: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仙岳路456号永升海联中心4A

电话:18050128557 运营:厦门睿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闽ICP备16023693号-1